正文

第六章 宗教(6)

中国人本色 作者:(美)何天爵


值得注意的是,孔教作为国教的建立,耶稣的诞生,和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发生在同一年。中国人中间流行一个传说。耶稣降生时,当时中国在位的皇帝几次在梦中得到警示,在西方马上就要诞生一位智者,并且得到建议派使者把他请到中国。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孔子告诉了五百多年后的皇帝,“西方人有一位智者”,所以他才派出使者。可以确定的是,确实有一位使者大约于耶稣降生时被派往西方,寻找一种新的信仰。这位使节到达了印度,从那里引进了佛教。

佛教寺庙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特点。它们遍及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虽然数量不等,但是无处不在。即使是最小的村落,也有破烂的泥像。这些寺庙神像的修建和维护,从总体上来说是由私人捐献的。公众的情感促使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它的费用。然而那些黄瓦屋顶的寺庙与众不同(因为只有帝王才能用明黄色),它们是由政府支持和批准的。

除了上述正式的佛教寺庙外,全国遍布着数不清的路边神祀,有供奉一个神的,也有供奉佛教万神庙中多个次级神的。一次,我游经山西,数里外是佛教圣地五台山。我见到了一个残破的神祀。它是由泥建的,和一个狗窝大小相似。那里供奉着“一千两百四十九个当地掌管土地,空中和海洋的无名神”。这是一个真正的神祀大杂烩。主要的大佛有各自的道场。但是对于一些虔诚的中国人来说,许多没被注意的小神也应当受到敬重,并把他们一一列举,造龛供奉。这种考虑很周到,但是有些奇怪。

虽然阴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及一些节日是特殊的祭祀的日子,但是寺庙是一年到头,不分昼夜开放的。僧侣负责供奉神像和看管长明灯(它是一个漂浮在一杯油上的灯芯,可在神像前发出昏暗而长久的光)。敬拜礼总是个人独自进行,没有集体礼拜。普通的形式很简单,所花时间也不多。一个拜祭者进到神前,从僧侣手中买一些纸钱和香,并由僧侣用圣火点燃,再交给拜祭者。拜祭者就把它们插在神像前供桌上的铜香炉中。然后他在神像前的垫子上三跪九叩。僧侣则敲击木鱼和钟,来吸引佛的注意。这样拜祭仪式就完毕了。这是中国寺庙中常见的拜祭形式,简单,省钱,不被利益和情绪打扰。但是在拥有众多僧侣和新入教者的大寺庙里,他们要轮流值班,像是船上的水手,不分昼夜,定时举行仪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