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生命力(3)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由于完全缺乏任何一种统计学,我们只能最笼统地谈中国人的长寿。或许所有的观察者都同意这个结论:中国各地老年人非常多。年长者总是很受尊敬,长寿列为五福之首。他们极注意精确记录出生日期,钟点,需要的时候就精确地说出来,纵然如前所述,普通地计算方法是不严格,不精确的。墓地的石碑喜欢刻明死者的享年,但是除了出产石头的地区之外,很少的坟墓能够立有石碑,而用其它方法标记。

在中国,百岁以上老人很少耳闻,百岁以下的到处可见,如果提供充足的营养,我们考虑还会多些,其实,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穷人营养非常缺乏,将这些穷人计算在内,就不禁奇怪这么多的人是怎样维持这样长的寿命的。很清楚,本世纪以内所有西方国家的平均寿命都在持续增长。这归功于日益注意生命法则,改进防病方法,改善医疗手段。另一方面,必须记住的是,中国的生活环境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相比,没有多大变化。如果社会医药科学能够像过去五十年在英格兰那样,为中国服务的话,前一世纪的老人数目一定会有很大增长。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对卫生规则完全无知,甚至在了解那些规则时,也公然漠视,这是住在中国的全体外国人都很清楚的。这样对于外国观察者来说,就出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对自然法则无知和蔑视,会招致各种疾病,但是为什么没有使中国人灭种呢?中国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然而这样的人数目是有限的,这个事实更加证明了部分中国人奇异的抗病与康复能力。中国人因为一点小刺激就轻易拼出性命的脾气,与生命力坚强的特性同样重要,同是一种民族气质。

我们已经多次遗憾地提到,由于完全缺乏至关重要的统计工作,我们不得不依靠外国人的观察记录,这些记录来源于持续增长、一年比一年更多、更有价值的外国药房和医院。

死表分析每年度的医学报告,用图表说明中国人的康复能力,将会是最有意义的工作,结果一定会对这个题目作出新鲜、有力的阐释。然而,我们只能举例陈述三件事情,两年是笔者听说的,第三件来自天津一家大医院出版的报告。这类实例的整个说服力是建筑在确凿事实基础上的,这些事实决不孤立,个别事例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与我们大多数读者的观察相一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