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孝心(8)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中国的孝经,把妻子置于卑贱的地位。孔夫子没有说过妻子对丈夫、或者丈夫对妻子的责任。基督教要求人们离开父母,固守妻子。儒教却要求人们固守父母,并且强迫妻子和自己一起这样做。如果父母同妻子发生冲突的话,后者是次要的,低下的,是必须割舍的。按照家长制模式构成的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存在严重的弊病。人为训化到极端的特性,助长了对心灵自然天性的压抑。结果是,只要那些年纪较长的人还活着,年纪较轻的人就几乎完全处于隶属地位。在铁一般强硬的压力下,人们的思想被禁锢了,因而阻碍了发展和有益于健康的变革。

按照中国孝旨的信条,孝道的主要内容是传宗接代,这正是造成一长串弊端的原因。不管是否有条件供养,都必须生养孩子。这就带来了早婚,使成百万的人陷于过度的穷因境地,赤条条,一无所有。这也是肇致一夫多妻和纳妾的主要原因,永远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祸患。祖先崇拜,是中国民族宗教的真实反映和缩影。当正确理解其真正意义的时候,就会明白祖先崇拜体系从来就是一个民族被迫承受的一种最严重的束缚。耶茨(Yates)博士在我们已经引用过的论文中指出:几亿活着的中国人,最为苦恼的是受制于无数亿死人。“今天的一代被过去的一代所桎梏。”对于已经特意指出的沉闷的保守主义来说,祖先崇拜是最好的形式和最可靠的保证。如果保守主义不受到致命的打击,在本世纪最后的四分之一时间里,中国怎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发现自我的全新的环境呢?如果中国民族继续把过时的一代奉为神明,中国怎能够向前迈出切实的一步?

我们相信,中国人实行孝道的真正根基,是恐怖与自爱的混合,这两种最有力的动机,受命于人的灵魂。因为灵魂有带来不幸的力量,所以必须受到崇拜。从孔夫子的观点来看,这是夫子的一句睿智的箴言:“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如果疏忽了祭祀,神灵将会发怒。如果神灵生气了,他们就会进行报复。较好的方式是保证崇拜神灵。根据地说,中国人各种形式的宗教理论,都是崇拜死人。在活人之间,推论同样简单。儿子对父亲尽孝,同样要求他的儿子对自己尽孝。养孩子为了什么?对这一点,老百姓思想很清楚:“种树遮荫,养儿防老。”对这个问题,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没有任何疑问。“如果你没有尿床的孩子,将来就没有人在你坟前烧纸。”每一代人都要偿付前代人的恩德,反过来,又要求后一代最大限度地报偿自己,这样,孝道就一代人又一代人、一个时期又一个时期地永远流传。

对于过度扩大的中国孝经,有一个忧郁的评论,认为中国人不仅没有把崇拜的形象具体化为一个上帝,而且没有任何一种途径,可以引导人们认识到上帝的存在。祖先崇拜,是孝道最完美和最后的表达方式,是完全由多神论、不可知论和无神论构成的。它可以使死人变成神,神不过就是死人。它的爱,它的感恩,它的惧怕,也仅仅是为了现世的父母。它没有天父的观念,即便让他知道上帝的存在,也不感兴趣。假使不放弃祖先崇拜,基督教将永远不能传入中国,因为它们是矛盾的。经过二者之间的生死斗争,继续存留下来的将只是其中最适合存在的一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