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类择偶行为(1)

爱情与人格:恋爱心理成长分析 作者:肖三蓉


人类择偶行为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请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枝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还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他只得遗憾地走完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想要摘下一大麦穗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了三分之一路程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路程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路程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麦穗,但是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麦穗代表的不是爱人,而是爱情。择偶(choosingspouse)指挑选配偶,是每个人必将面临的问题。我国传统文化素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择偶法则,而今,已渐渐演变成一种个人的行为。相对于最初的选择配偶,今天的择偶意义变得更为广泛,偶,不再单单指配偶,还扩大为可能交往的对象。在寻觅爱情的路上,择偶的标准,也不断变化。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选择配偶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会遇到不同的适应问题。因此,男女在选择长期配偶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偏好。

女性选择配偶偏好的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偏爱资源和好的经济地位。

在人类进化历史的过程中,女性发现通常能够通过一个单一男性获得比从几个临时的性伴侣获得更多的资源。资源是可以积累的,然而领土和工具这两种主要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是被男性控制的,虽然男性控制资源的量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女性在择偶过程中偏爱有资源的男性,她们通过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线索来判断选择的男性是否具有财富,如果发现其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常是她们进行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跟男性的择偶标准相比,女性比男性更看重经济因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