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译者导读 现实·信仰·梦想

明日之神 作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明日之神》是作者《与神对话》系列的第七部,其主旨为信仰问题。如果说第六部《新启示录》重在“破旧”的话,那么本书则重在“立新”。审视新现实,确立新信仰,描绘新梦想。

在汉语中,“信仰”这个词有点儿“大”,因其对象往往是宗教、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等大概念;原著中对应词语为“belief”,而“belief”作为动词“believe”(相信)的名称形式,有着更为宽泛的含义,如“相信”、“信任”、“信念”等,而重点就在于一个字—信。之所以作此说明,是因为有人可能认为自己无任何信仰(比如原来的我);然而,“不信”不也是一种“信”吗? 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有相信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信仰。

有时候,人很难相信某种新东西—尤其它与自己头脑中已有观念相抵触时。记得奶奶还在世时,我和堂弟有一次谈起宇航员登月的事,她听到后大声说:“别听那蛄瞎叫唤,人怎么可能跑到月亮上!”现在想来,在她的世界里,人类登月可能与嫦娥奔月一样,都是虚无缥缈的神话。

有时候,人又很容易相信某种东西—尤其在头脑空白、盲目吸收知识的年纪。还是个跟奶奶有关的故事。我小时候曾听她说,耳屎不能吃,吃了人会变成哑巴。之后我对此说法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看见自己的小孩手里拿着妈妈刚给掏出的耳屎,我差点儿脱口而出这句话,才想到它其实是大可质疑的。现在想来,这或许是大人为防止小孩子乱吃东西而编的谎话,又或许是他们从老一辈那儿继承的“道理”,反正不太靠谱。

可是,像那种未加辨别就吸收的“道理”,我们脑袋里有多少呢?

还有,像那种因旧观念而拒斥新事物的情况,我们身上曾发生过多少次呢?

本书认为,人类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正源于代代相传的古老信仰,所以需要结合宗教、哲学、科学等领域的新发展,在扬弃基础上重塑一位新神,即相对于“昨日之神”的“明日之神”。简言之,审视新现实,确立新信仰。这是第一部分的内容主旨。作为一个无甚坚定信仰的人,我感觉这部分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部分内容是以新信仰为基础,展望人类各领域将发生的变化,其中既包括作者尼尔的想法,也有美国多位杰出人士的洞见。

在信仰领域,本书阐述每人皆可参与的“面向灵魂的民权运动”。

在政治领域,本书阐述改良民主制度、促进全球和平的具体方案。

在经济领域,本书阐述“共用共享”、“经济本地化”等新颖理念。

在教育领域,本书阐述启发孩子们内在智慧的“创造教育”理念。

在关系领域,本书阐述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创造快乐、幸福、圆满。

简言之,落实新信仰,描绘新梦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我在大开眼界之余,也感受到巨大的落差。在我们仍对他人的昔日成果仰慕艳羡时,人家正在迈向新的境界。

所幸,这是个全球化的时代,大家谁也逃不过谁的法眼。书籍翻译也算让大家相互见识的方便法门之一吧。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但对于不懂某种语言的人来说,语言又成了阻碍交流的墙,所以我时常将翻译工作看做“拆墙”。然而翻译本书之时,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仿佛被拆掉的砖墙之后还有一层透明的玻璃幕墙,在那里,我不但看到了墙外的世界,还看到了上面映照的墙内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我看到的还有—我自己。

最近看到的一句话引起内心共鸣,细查出处竟发现,原文几年前就已待在自己的书柜里。而我目前关心的一些问题,有人在60年前已经给出了答案。那个人叫吴经熊,那本书叫《超越东西方》(Beyond East and West),那句话是:

我们的朝圣之旅既不是朝东,也不是朝西,而是朝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