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革新全球汽车行业的中国汽车行业八大趋势概述(2)

汽车业的黄金十年 作者:博斯公司


虽然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但对各国的影响程度不一。尽管欧元区、美国、日本的经济在2009年都被预计将出现GDP负增长,而中国采取的刺激方案却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增长。中国的刺激方案提供了5 88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45%的投资针对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3月实施的汽车行业复兴计划包括了以下刺激汽车消费需求的措施:

1建立行业2009年至2011年八大发展目标,确保国内汽车产品和销售的发展;

2排量16升及以下轿车购置税减半;

3在农村实施刺激汽车销售的政策,包括农民购买新微型中巴和轻型卡车享受补贴。

回顾更长远的时间,在过去30年里,主要亚洲经济体中国和印度,都在前所未有地朝世界GDP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也造成了全球汽车市场力量的重新分配。

实际上,中国在2009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达到610万辆,而同期美国新车销量仅为480万辆。2003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机动车销量从456万辆增至967万辆(2008年)。在这里面,61%也就是591万辆是乘用车(不包括公交车、卡车和其他商用车辆)。中国汽车厂商协会预计,2009年中国机动车销量最多将达1 200万辆。考虑到近期的快速发展,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将会轻而易举地超过美国。

全球普遍认为,亚洲市场具有汽车行业最大的发展潜力。未来10年,亚洲地区汽车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7%(北美自由贸易区仅为29%)。在亚洲内部,54%的增长都将来自中国。因此,全球汽车行业必须重新审视其地区投资分配和能力架构。

全球汽车厂商被迫重新思考其全球战略。比如,通用汽车花费大量时间调查并考虑放弃其欧洲业务,于2009年6月出售萨博,并于2010年9月宣布重组欧宝及沃克斯豪尔。在其北美业务中,通用汽车也已停产悍马、奥兹莫比尔和庞蒂亚克,并欲终结土星品牌。同时,通用汽车继续在中国加大投资。与之类似,福特在将路虎和捷豹卖给了塔塔汽车,并准备卖出沃尔沃后,也在中国扩大了其产品组合。

或许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例子就是大众集团。作为中国市场长期占有率第一的集团和世界第三大汽车厂商,大众集团将其最先进的汽车和动力技术引入中国,并发布了14~20升TSI引擎系列。由于计划未来引入DSG变速箱,大众将充分利用紧凑型轿车的销量增长。大众今年将继续加强中国市场业务,计划引入全新大众高尔夫轿车,并在南京和成都开始生产两款新型SUV。在去年5月,大众与中国厂商比亚迪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混合动力及锂电池电动汽车。大众也是比亚迪第一个行业合作伙伴。

显而易见,全球汽车行业重心已经向东倾斜。预计到这一趋势的厂商,已经开始提供相关市场产品,他们将会持续从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获益。

趋势三:中国公司将收购外国资产和核心技术

如前文所述,中国汽车行业各自为政,给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挑战。目前,超过150家的注册厂商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初期的副产物。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各省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基地,创造投资和就业机会,加速中国经济发展。但是,支离破碎的行业带来了低效的资本投资,同样给安全和燃油效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带来了难题。这是中国厂商最薄弱的环节,他们长期依赖于外国合作伙伴的核心技术。

当中国决策者将整合本国厂商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优先措施后,金融危机也给全球汽车资产分配带来了新的思考。许多非中国汽车厂商开始将其重心从本国市场转移至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市场。但是,许多厂商都面临放弃对整体业务贡献甚微的资产的问题。正在进行的汽车行业历史性的重组,毫无疑问将会带来汽车制造商资产的重新分配和流动化。具备经销商网络、产品平台和相关技术的公司都具有投资于相关资产的能力。显而易见,如此“非内生式”的发展措施能大大减少走向世界的时间。

当中国企业快速学习如何组装汽车发展供应链时,他们在车辆设计和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经验还很匮乏。一辆汽车就是一套复杂的工程系统,需要先进的科技和知识来测试和验证车辆表现、燃料效益、安全性和质量。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公司实力最差。中国制造的轿车,尽管发展迅速,但仍无法达到发达市场要求的世界级标准。所以,许多中国厂商都在寻求收购外国资产的机会,包括福特将要出卖的沃尔沃品牌,通用汽车出卖的欧宝和悍马品牌,克莱斯勒停止生产的产品和动力系统。尽管中国决策者警告了参与收购底特律三大厂商品牌的行动,但他们仍然支持将核心技术带入中国的交易。这些交易包括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计划,以及吉利耗资5 800万美元收购澳大利亚传动系统制造商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

通过收购落魄的国际知名厂商,中国汽车企业希望加速其发展和扩张的步伐。希望进行国际扩张的中国企业,都仔细研究了其他跨国并购的案例。尽管完成一笔交易相对简单,但是在完成后仍然有失败的风险。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最终失败,原因是双方的利益未能得到整合。上汽无法让双龙工会对工资的降低作出让步,无意注资几十亿人民币来为双龙业务提供资金,无法控制双龙管理层的流失。最终,上汽决定终止这笔交易。令人遗憾的是,跨国并购鲜有成功的案例。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和克莱斯勒汽车(Chrysler)长达九年的“婚姻”,由于产品、品牌、业务模式和管理架构的不相容,也于2007年寿终正寝。

许多成功的合作关系也有多种结果:福特与马自达的联合是跨国合作的成功案例。福特获取了马自达的省油科技与平台,双方都从共享的全球生产和经销体系中获益。但是,福特最近决定将其持有马自达的股份套现,以解资金的燃眉之急。因为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成功的,但也需要面对来自美国政府对于国家安全风险考虑的挑战。新成立的公司是否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子行业取得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显然,在中国企业由于国内市场近年来迅猛发展而投资能力大大增强时,欧美制造商和供应商需要寻找其他资金来源以维持其运营。经济和产业中心向东转移要求相应的行业资产基地再分配。但是,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非常困难。西方的合作伙伴在技术和文化立场上,不一定需要与中方完全一致。中国企业投资于西方公司时,必须将合作伙伴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否则最终结果就可能是得到没有技术知识的资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