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革新全球汽车行业的中国汽车行业八大趋势概述(4)

汽车业的黄金十年 作者:博斯公司


尽管国内汽车销售情况全面增长,但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2009年汽车出口销量同比却有所下降。中国汽车行业专家认为是全球需求降低导致了这一结果,尤其是在像俄罗斯这样的主要市场,保护主义行为使得进口车辆进入该国市场异常困难,但这一解释并不全面。

全球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整合后果便是:几家整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申请破产保护,目前正在重组和变卖资产的过程中。而在未来,跨国汽车公司可能被迫重新思考其全球战略。我们在“趋势二:跨国企业资源倾斜以获取中国市场增长机会”中已经列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显然,汽车行业重心正朝着东方转移。

展望未来10年,我们坚信全球汽车市场增长将会恢复,尤其是考虑到新兴市场的经济恢复和需求增长因素,而这也会给重组后以“亚洲为中心”的行业创造许多机会。

利用地区汽车产能

21世纪的汽车行业走向全球化,必须重新设计其商业模式以充分利用新兴市场的产能。不幸的是,为了实现全球化,大部分整车制造商都试图将本国商业模式直接移植到另一个国家,而那个国家可能根本就不适合这种既有商业模式。这样的全球化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当一个企业放弃其核心竞争力,而只是简单追求便宜的配件和便宜的劳动力时就会弄巧成拙。而且,简单移植既有商业模式,还会使企业失去利用国外市场产能的机会。

为了在21世纪新形势下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汽车制造商必须与利益相关者合作,重新确定商业模式。全球化绝不仅仅是将现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国外的某个地方,而是应该利用全球资源改革汽车行业价值链。它包括重新设计价值链中的业务流程,使公司品牌给当地消费者传递一种独特卖点。这要求21世纪跨国汽车公司重新审视其整条价值链,从消费者到销售、服务、生产、供应和研发。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包括政府在内都必须为这种发展做出贡献。

能够利用全球资源的公司,最终能以较低成本向客户提供独特价值。雷诺公司在印度生产的Logan轿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发动机重设计和配件简化,雷诺成功降低了这款轿车的成本,并使其更易于印度消费者维修。

跨国整车制造商在海外市场进行着两类差异化行动。第一类是将现有车型本地化,这主要包括改变汽车样式、功能和特点,满足当地监管要求和市场偏好。近期的例子包括轴距加长版豪华轿车,比如沃尔沃S80L、奥迪A4L、别克新一代君威和君越、现代伊兰特悦动等。根据当地消费者喜好打造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在中国市场,产品的成本下降,而规模增加。

第二类差异化是设计全新车型(基于共有底盘和传动系统)。上海大众朗逸就是大众基于其全球平台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的一款经典车型。

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中的新角色

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正如我们在“趋势四: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引领行业的变化”中提到的原因那样,中国将致力于成为燃油经济型市场。中国汽车销售增长还要归功于二三线城市第一次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对小排量车的需求。这对中国利用自身成为最大的低能耗汽车制造基地带来的规模和竞争力具有巨大的影响。

从供应角度来说,我们能预测到汽车厂商的整合趋势、本土品牌的成长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属于那些能够超越现有低成本生产和供应,使自己具备世界一流研发技术和品牌管理的公司——这也是全球化道路上最重要的步骤。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公司和跨国公司都可以将这些能力整合进入业务系统。有些行业分析师在分析中国汽车市场时,认为只有中国本土企业才能从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获益——他们最终也将统治全球汽车行业。这一观点过于片面,尤其是考虑到外国品牌仍然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2/3的市场份额。

但是,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快速发展,力争成为国际性公司。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已经通过其合资企业,成功实现了规模效应。一汽集团自主品牌奔腾B50、B70和夏利系列产品受到市场欢迎。长安汽车在小型车市场也显示了其领导地位。奇瑞在其全系产品中均使用了自主平台、传动系统和发动机。

大家还应该关注像比亚迪、长城和吉利这样的公司。比亚迪——曾是手机和电池制造商,现已成为电动汽车行业领军者,其第一辆量产插入式电动汽车让世界惊叹。这些公司其中的几家已具备成为世界级汽车公司的潜质。

几家中国企业可能会成为21世纪全球汽车行业领袖。但是,它们必须从20世纪行业领袖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些行业领袖最后变成了“销售汽车只能提供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制造商”。

趋势六: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细分市场中互相侵蚀

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日新月异,这对本土和跨国公司的产品组合和品牌战略都有着重大影响。当许多汽车厂商2009年在华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观察家通常会注意到很重要的一点:在中国,不能将销售额和销售质量混淆。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着经营美国市场的公司多年才明白的东西——动态竞争。

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动态竞争

正如我们在“趋势二:跨国企业资源倾斜以获取中国市场增长机会”中所述,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已经扩大了不止一倍。全球观察家们认为,亚洲市场代表了全球汽车市场最大的增长潜力所在——未来10年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将达到47%(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的29%)。在亚洲,预计54%的增长将来自中国。出于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考虑,许多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都将其资源向中国倾斜,以获取中国市场增长机会。

2009年4月上海车展的大获成功也显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展台向超过66万名参观者展示了超过900款车型,其中超过300款为进口车型。超过1 500家厂商参加了此次车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