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解密儒家成功结构图(1)

国学与新经济学:《大学》启示录 作者:李国旺


当我们搞清了事物的本质,理清了各种关系,提出了实践方案,如果想要实现实施的目标,则要考虑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时空环境和前后次序。因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分清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轻重缓急,才能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环境下抓住主要矛盾(力量)和矛盾(力量)对比的主要方向。毛泽东:《矛盾论》,322页,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亲民”,在现代社会,既可以是直接管理的人员,也可能是你的市场、渠道、消费者或者服务的投资大众。“物有本末”,指的是所有事物在空间上看,都存在本质与现象、表面与内在的关系;“事有终始”,指的是从时间上看,都存在先后次序即轻重缓急和周期变化的关系。“知所先后”,指的是如果明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如果明白事物的古今周期变化次序,就能够接近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近道)了,即离事物的本来面目和事物的本相、真相、实相就很近了。宋代邵康节,就是通过研究历史周期律,从中发现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个体追求的成就大小,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道的外在作用,无论是以德表现,还是以理呈现出来,都是不离时空结构的。时空结构的变化与发展,既是道即规律的反应,也是道存在的前提。《大学》提出的“成功七法”,如果借用武侠小说的讲法,实质上为当事者实现“明德、亲民、止善”之三纲提供了“内功心法”。“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即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步功夫,“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变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以现代科学证明,物理上、化学上、电子、原子的变,都是六个阶段,只有化学的变有七个阶段,可是化学的第七个阶段是死的,没有用的。”南怀瑾:《易经杂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需要仔细品味,才能得心应手、自如掌握(见图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