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儒学成功路线图(6)

国学与新经济学:《大学》启示录 作者:李国旺


“家齐”:塑造道德力量

佛家作为出家人的愿望是天下家庭和睦,但人生存在于贪、嗔、痴、慢、疑五毒环境中,要实现“家齐”,佛家的解决方案是排除五毒(见图44)。慧能大师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他在《无相颂》中提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由此将“出家”与“在家”统一起来,将佛学中国化,与儒家的孝道相联系,并将齐家定位在“心平”、在“意诚”,从而与《大学》之道联结。如果说王阳明的心学是吸收佛学禅宗思想而实现儒学新生,但禅宗却是首先吸收了中国儒家孝悌思想而将佛学中国化的。

宋仁宗时道士蓝方把儒家的孝、信、谨、睦等信条作为道教内修功行的根本(见图45),也是道家有关齐家的“四项基本原则”。老子将家国天下相联结,他在《道德经》中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图45道教齐家的力量结构

下观天下。”在儒道尚没有正式分家的周朝,老子认为齐家关乎天下的道德标准,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与起点。

儒家认为,“家齐”是指情感道德协调基础上有家庭的和乐。家和万事兴,齐家是事业或者亲民的前提。《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易传》指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将齐家定位于天地与君臣礼仪关系的中间环节,是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的联结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个人进入社会、遵守社会规范礼仪的前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爱,这是儒家实现齐家的六正道,也是一个社会能否树立正气的根据地(见图46)。

由此,我们发现,齐家要由心诚而发生,齐家是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中的交集处,齐家是亲民、是治国、是平天下的起点站。

图46儒家齐家的力量结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