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有留学生(14)

家有留学生 作者:张松林


 

想家的时候——敏感而绵长的思亲纠结

思亲,是每一个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时时刻刻在心中涌动的纠结,甚至阵痛。现在的人们,似乎更难以承受动辄远隔万里的思念。

我们这个年代的家庭,无论父母的真爱与关系如何,和子女都是牢固的感情“铁三角”,互为情感寄托与希望。

当前,普遍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子女寄托着父母所有的挚爱与希望,我们许多的父母是在为孩子而活着的;子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视父母为个人情感的唯一来源。

实际上,从决定子女出国留学开始,许多父母就已经开始了心理上的恐慌和后悔。我知道的一个家庭,尽管女儿每年都要回国,当母亲的仍然隔三四个月就要颠颠地去看女儿,天天女儿长、女儿短的,就这样持续了几年。与其说是女儿离不开她,倒不如说她还完全没有适应离开女儿的生活。

伴随着我们独生子女的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被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中年空巢”家庭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离愁。

我们的留学生儿女又何尝不是如此。特别是开始的一两年,出国三个月后兴奋期一过,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而孩子们对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也明显不足,思亲、畏难、后悔、埋怨,数不清,理还乱。在异国留学的日子,往往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单调和枯燥,内心孤独的压抑,无可抗拒地让人感到迷惘,备感思念与学习的艰辛,有时甚至找不到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情感寄托的单一性和单向性,在时时折磨着我们留学生的家庭。

在我留学前的半年多,我的父亲去世了。

父亲患病多年,受尽折磨,从某种程度上说,于己、于家人都是一种解脱,然而真正的阴阳两隔后,才感到情感的磨砺和思念的苦楚。

父亲去世的周年祭日,正是Arlington的深秋时节,季节交替,凄风骤雨,情何以堪,更增添了离别之人的思念之苦。

一夜,我忽然梦中惊醒,父亲与家人在梦中相互交织,清则清,迷则迷,完全没有了现实中的逻辑和次序。窗外雨打窗棂,像是点点滴滴敲打在心中,索性披衣下床,从凌晨1点多,一支笔,数张纸,奋笔疾书,竟然跟不上滚滚思绪的泉涌。直到上午八九点,一篇思念父亲的草稿杂陈桌上,好像才有了一点点的宽慰。

本书附上留学期间草就的文字,思念的情感仿佛才缓缓地着陆。

思亲关,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儿女、每一个父母必须要过的感情关。绵长而强烈,尤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抑或是节假日,或者是不需要任何的理由。直到我的儿子上大学三四年级了,有时还在MSN上没由头地来一句:“老妈,我想你们了。”有时在越洋电话中也会毫无征兆地说:“老爸,我想你。”然后挂上电话。碰到这个当口,常常是一阵语塞,竟不知说什么好,心中酸酸的,放下电话,难免惆怅许久,一天的情绪都为之不振。

记得儿子出去的第一个春节,视频中看到儿子纷乱的长发,削瘦的脸庞,正好是刚送完外卖回来,风尘仆仆,说话也有气无力的,他妈妈和奶奶当时就失声痛哭,久久不能平息。

孩子出去的第一年是最煎熬的一年,是人人、家家要过的关。

有时甚至反思,为一个留学,一家人相隔万里,是否有意义,是否真的值得,好像是拆了精神上的承重墙一般,怅然若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