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篇 那一片贫瘠的土地

日本商业四百年 作者:陈伟


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生意刚刚起步,年轻的家族领袖们还在四处寻找商业机会的时候,日本的住友家族、三井家族早已经是富可敌国的一代豪商,而不为人知、依靠修筑寺院赚取利润的“金刚组”也存活了一千多年。这些不为外界所知的富豪们在深山老林里攫取矿产,在繁华都市中经营金融业务,在鳞次栉比的街道上贩卖酒和白花花的稻米。

他们有探险的精神,敢于直面纷乱的战争和掠夺;他们有深入骨髓的佛教精神、儒家情操,懂得忠信和爱民的重要性。

他们的特质历史悠久,早已转化成血液里的DNA,不会随着光阴流转而丝毫削弱。更令今天中国人欷歔感叹的是,绵长悠久的日本企业、商业精神的内核居然来自于中国。

在明代之前的世界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加先进。肥沃的土地、广阔的疆域、无限的创造力和极致的可能性,还有勾连全国的庞大的运河体系,让外国人眼红的统一市场,强大的官僚机构让这个国家稳固发展了几百年。直到异族人的铁蹄像雪崩一样逼近,直到这个庞大躯体无法承载自身的文明之后,裂痕才突然出现,衰落成为必然。

但有趣的是,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大明帝国旁边的那个蕞尔小国悄然崛起,暗露雄心。这个被称为日本的国家偏安一隅,自得其乐,他们的土地原本深陷海底,后来经过几万年的沉浮之后,方才露出水面。其结果就是,这个山峦起伏,总被地震和台风困扰的海岛,就像大英帝国一样,和亚洲大陆保持着若即若离、玩世不恭的联系。

这是明朝所不具备的优势。更何况,在过去的千年长河中,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化,日本都如水蛭吸血一样,从中华大地贪婪地吞食。他们也时刻保持着卓尔不群的特质,偶尔关上大门,抵御他们不喜欢的文化寒流。

也正是在此时,日本陷入了统一之前的极致阵痛。各地的氏族首领你争我夺,兵戎相见;而国家的象征——天皇却被束之高阁,显得无足轻重。这像极了14世纪苏格兰权贵之间的硝烟弥漫。

按理说,弓箭、权谋并不是商人们喜欢看到的情景。但大量的商业行为并没有被无情扼杀,相反,混乱的时代推动了商人冒险精神的勃发,他们继承了武士忠信、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争先恐后地在时代的夹缝中创造财富。

他们甚至将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走上了海盗的道路。诸多企业家精神百倍、目光如炬,和军阀携手作战,顺延着朝鲜和中国的海岸线一路掠夺,渴望发家致富。同时,他们也热情地与葡萄牙人、荷兰人进行贸易、文化交流,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比骄傲自大、外表冷漠的大明朝更具有进取精神。

这又像极了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和那些践踏,同时也更新了东方文明的西方列强。

但是他们的行为又不是盲目无依的,在这些商人的精神内核中,还有鲜为人知的“禅”性。早在大唐盛世,就有一个叫圆真的和尚从遥远的国度取回真经,落户在近江国滋贺郡(今日本滋贺县内),他重建庙宇、再造金身,供奉大唐佛法。后来这个取经人把寺庙更名为“三井寺”,而其所在的村落也随之改名为“三井村”。

后来,一代富商三井家族落户于此,并且随着村落的名称改称“三井”,再后来,近江国的商业力量不断膨胀,像一股暗流涌动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

直到400年前,中国的明朝时期,这股力量已经日臻成熟,不容小觑。他们身上兼备着儒学的信义和武士的勇猛,后人习惯将其称之为“武士儒商”。他们起家时颇为不易,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各种险阻,但他们坚持不懈,愿意游离在权力周围,一步步攀登上财富的阶梯。

他们冷眼旁观世事变迁,无论这个国家经历战火、灾难还是各种其他的意外,他们都坚决不倒,奋勇而生。

他们到底为何如此强大?在日本这个狭小的国家里,他们是如何平息危难,用武士精神与儒家思想鼓舞自己的?

当中国人畅谈,自己的GDP已经超过了日本的今天,我们对日本商业的漫长画卷窥探了多少?我们熟悉东方商人如何布局、如何贩卖、如何思考吗?

当我们被美国金融危机袭击得无处藏身之时,有没有回头看一看东方哲学是如何指引商界奇才们赚取财富的?

让我们慢慢打开这扇尘封已久的大门,从日本风起云涌的400年商业史中揭开这个秘密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