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教我做生意

日本商业四百年 作者:陈伟


随着柴田胜家的倒台,他的家臣住友家也陷入了困顿。为了躲避丰臣秀吉的追杀,他们一路奔逃,最后,在天皇的老家京都安定了下来。

住友小次郎政友就是在这个恶劣、动荡的年代里出生的。小时候的住友小次郎政友常常心绪不宁,焦虑万分,就连在睡梦中都仿佛看到敌人的屠刀向自己的脖颈砍来。生活的颠簸、家道的衰落让他深感命运多艰、世事无常。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年轻人无所事事地游走在京都街头,在一尊尊佛像面前闭目凝思自己的未来。似乎只有在信仰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之后,小次郎政友的内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小次郎政友对佛祖的膜拜,吸引了在京都街头游荡的另一个人,他是个和尚,法号空源。

空源是日本和尚群体中的非主流。这位大师7岁开始在日本各地的寺院里听和尚讲佛法,自己修行成才。19岁,他通过自助的方式,用剃头刀把头发刮了个干干净净,正式出家。不过,正规的寺院是不认可空源的,因为这孩子是自己动手让脑袋变亮的,不符合佛法,撑死了也就是个“山寨”版和尚。

可是,就是这个山寨版的和尚突然有一天大彻大悟,创立了日本著名的“涅槃宗”。我对佛教不甚了解,这位大师是如何在一瞬间宣布自己大彻大悟的,我无法理解。

说起顿悟这事,其实有时候让人深觉玄妙。大师们常常历经千辛万苦,走遍穷山恶水,看遍天下苍生,然后潜伏在一个山水如画、就是唱起山歌也不奇怪的地方,苦苦思索人生和哲理。某天,天气阴沉或者阳光灿烂,大师们盯着一棵树或者一株草发愣,偶然间看到蝴蝶飞过,转过头,泉水叮咚、百鸟啼鸣,骤然发觉人生真谛幽深、岁月广袤无边。

这,大概就叫顿悟。

空源是怎么顿悟的,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创立的这个“涅槃宗”对日本人的思想境界影响深远,信者众多。

住友小次郎政友就是信徒之一。

这两个佛教徒一见如故,立刻开始了朝夕探讨佛法的生活。涅槃宗的影响越来越大,后来,连后阳成天皇也经不起诱惑,加入了“涅槃宗”。天皇出家之后,为了表彰空源的功绩,特赐给他一个法号——及意上人。

按说,加入涅槃宗之后的小次郎政友应该是春风得意才对,可到了1616年,厄运又一次来临。

那一年,后阳成天皇去世,涅槃宗失去了政治庇护。

这时候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是德川家康将军。家康同学跟天皇一直不对眼,恨屋及乌,他决定消灭天皇信赖的涅槃宗。

就这样,家康的部下冲进寺庙,把和尚们赶到了郊区。

这一年,住友小次郎政友(空禅法师)已经34岁了。出家的20多年里,他敬重师父、热爱寺庙,同时,还顺便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古代日本和尚可以这样),涅槃宗的消亡很可能就意味着自己人生的彻底毁灭。

怎么办?空禅询问自己的老师空源。

空源思忖良久,最后决定奔赴江户,直接向德川家康讨个说法!空禅毫不迟疑地表示,自己愿意随恩师共同前往,空源感动得泪如泉涌。

小次郎政友心底明白,这次旅行凶多吉少,他必须把妻儿交给一个靠谱的人,于是,自己的姐夫苏我理右卫门海选胜出。

住友小次郎政友没想到的是,苏我不仅仅答应照顾自己的妻儿,还提议让两个表兄妹结婚。要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时的小次郎政友可谓是在风口浪尖上念经,在朝不保夕间敲钟。苏我如此忘我地帮助他,可谓是恩同再造。

处理好家务事,空禅和自己的师父空源就奔赴江户了。

空源大师身体不好,还没走到一半,就圆寂了。空禅心灰意懒,精神支柱瞬间坍塌,他决定追随先师而去。

说走还没走的时候,一个好消息来了。

江户那边的寺院领导们提议,只要涅槃宗答应归属于天台宗,和尚们就可以回寺院继续参禅礼佛。涅槃宗弟子们大喜过望,而空禅却沉默不语,他深知,自己恩师的一生都献给了涅槃宗,归入天台宗无疑是取消门户,先师的在天之灵定是难安啊。

心灰意懒之下,空禅默默地回到了江户,默默地留起了头发,默默地还俗了。

不过,还俗之后的住友小次郎政友并没有彻底离开佛教,他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嘉休”,同时带发修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俗家弟子。还俗之后,小次郎政友为了安身立命,从姐夫苏我理右卫门那里借来了本钱,开了个书店,同时把卖药当营生。没想到,这个书店生意奇好,顾客盈门,利润可观。

苏我理右卫门觉得,自己这个小舅子不仅仅精通佛法,还很懂生意经,为了亲上加亲,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入赘到了住友家。女婿又成了儿子,自然欢喜不尽。兴高采烈的住友小次郎政友给自己的儿子兼女婿取名为住友友以,日后,他继承了住友家的事业,被称为家族的“业祖”!

当然,这是后话。

当时的住友小次郎政友除了经营生意之外,依然潜心修习佛法,更重要的是,他把佛法与经商结合起来,从每日的生意经中领悟了更深层次的佛学精神。同时,他把佛家的很多思想也融入商业当中,创立了有日本特色的商业伦理观念。

比如,这位商业鼻祖提出,对于那些特别便宜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断不能盲目购入;经商一定要讲诚信,不能唯利是图,要坚持仁爱之心;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女儿,做人须宁静致远、淡泊名利,方可成大器。他留给子女的经典书籍是《论语》。

这些经商理念的只言片语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佛教和儒家的力量,它像无形的手臂指挥着住友家历经风雨而不倒。

接下来,住友友以从亲生父亲苏我理右卫门那里学会了拔银术,开始逐步接手“泉屋”的工作。

所以,住友友以的血液里既有岳父对商业伦理的坚持,又有生父对技术的敏感嗅觉。这两家人用联姻和送儿子的方式,让技术与商业完美结合,造就了住友集团400年的不朽基业。

后来,为了纪念这三个伟大的人才,日本人把苏我理右卫门称为“元祖”,把住友小次郎政友称为“家祖”,而住友友以则被称为“业祖”。

在日本商人眼中,他们三个不是简单的人,而是超越了凡人的商神,他们的精神就是日本人的“商魂”。

换句话说,从住友开始,武士精神与儒家思想就开始互相渗透,这些商业精英们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加上诚信仁爱的价值观塑造自己的商业帝国。这一点和中国居然有着惊人的类似点。今天那些叱咤风云的大部分中国商人都有过从军的经历,比如任正非、海尔的张瑞敏。

即使他们没有受过佛教的熏陶,但在思想深处,也一定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军人的过去,同日本成功商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换句话说,武士加儒商的成功范例就是最具东方特色的商人内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