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尖刀插在矿山上

日本商业四百年 作者:陈伟


火种还要继续往下延续,生意的接力棒传到了住友友以的儿子住友吉左卫门友信的手中。初生牛犊不怕虎,刚一掌握家族生意,住友友信就决定给泉屋来一服猛药。

在此之前,泉屋虽然也经营矿山,但规模不大,主要靠贸易立家和赚取利润。但友信发现,要想在这个行业里保证基业长青,延续百年,必须从产业链的源头,也就是矿山来掌控这个领域,这样当家族遭遇风险的时候,才能凭借实力渡过难关。

不过,友信的母亲并不同意他大举收购矿山。因为家族里资金有限,要想买矿山除了花费巨额资金开采之外,还要交给德川幕府矿产量的10%作为管理费用。要是找到富矿还行,万一买了个连桃子都不长的山,那可怎么办呢?

住友友信却意志坚决!他在22岁的时候匆匆结婚,婚礼第二天就跑到备中(冈山县)买下了吉冈矿山。全家人都愤怒了!这个山已经被开采了很多年,能不能挖出矿来都不好说,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

但友信却胸有成竹。他耐心地告诉家人,这山从前产银矿,原本是德川幕府在开采,后来承包给了民间。民间开采的时候有个问题,就是一挖到水,就不敢继续开采了。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泉屋能把山里的水排干净,还是能挖出不少矿石来的。

家里人都愣了,万一要是山里水特多,怎么抽都抽不干净呢?再说,即使把水都抽干了,也未必能挖出矿来啊!意见极度不统一,大部分人都反对友信一意孤行。

但住友友信却毫不退让,他听着大家的指责,最后一拍桌子,老子现在是大当家,都得听我的!就是一场赌博,我也要赢给你们看!众人沉默了。好吧,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你就去吧!

1681年,吉冈采矿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第一步,抽水。万事开头难,这个开头也真是难上加难。

研发队伍在这里勘探了几天,也没想到一个好办法。友信很郁闷,他一个人坐在屋里喝酒解闷。酒喝多了点儿,他用颤抖的手举起杯子,往嘴边送去,忽然,手一软,杯子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友信看着破碎的杯子底,忽然大笑,有办法了!他马上召集工人,作了一个实验:友信找来一个瓶子,装满水,然后缓缓地倒出来,问一个工人,这样水流得快吗?工人疑惑地摇摇头。友信微笑着把瓶口堵住,拿起一块岩石,猛地把瓶底击碎,然后把水从底部倒出来,问道,这样就快多了吧!

众人有些领悟了。

友信进一步解释,我们现在抽水就有一个干道,如果再从干道周围挖水渠,不是就有很多条渠道排水了吗?赶紧去试试吧!

众人恍然,赶紧去挖坑。可惜,这个灵光一闪的方法还是失败了。

因为这个吉冈山石头很多,到处是阻塞,干道周围挖出的水流总是被岩石阻挡,根本排不出去。

住友友信再次一筹莫展。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住友友信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排水的时候,家里边又出大事了。

友信有个弟弟,干起了银两兑换的生意,可没弄几天就把德川家委托的承兑资金给整丢了,这相当于国有资产流失啊,罪名不小。不仅弟弟的店铺被变卖充公,连友信也牵连进去,被停止经营矿业。

住友家再次陷入危机。

友信无奈,只得提前退休,把家族生意的重担交给了只有16岁的大儿子——住友友芳。

友芳来到父亲花费了大量心血的吉冈山,大吃一惊。他发现,这个地方有几百个工人消极怠工,好几十个工作室都布满了蜘蛛网。他必须立刻作出决定,改变这个状况。

友芳找来了矿山负责人,告诉他,住友既然买下了这个矿山,就必须坚持到底,完成理想。他下达命令——开工!友芳没有像父亲那样想办法抽水,他用了最常规的手段,扩大主干道,增加排水量。一年之后,主排水干道宽度达到了360公尺。时间进入1689年,山里的水依然没有被彻底排完。那年的春节,山中冷清,寒风阵阵吹过。一个少年缓步走进了深山。他叫长兵卫,在吉冈山工作了几年后看不到希望,辞职离开。

不知为什么,春节的夜晚,他却回到了这里。

当时,留守在山上的矿工里,有个叫杉本助七的人,此时正带着手下坐在火边喝小酒。看到长兵卫,杉本助七有些诧异,随即笑着说,来烤烤火,喝一杯吧。

长兵卫迟疑了一下,坐在杉本助七旁边,喝了一口酒,缓缓地说:“今天连夜赶来,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杉本助七意识到,问题可能很严重。他起身和长兵卫走进了旁边的小屋。

“你猜我看到什么了?我看见了露头。”

露头,是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山里下雨之后出现的铜矿石,如果能发现大量露头,说明山里蕴藏着大量铜矿石。

杉本助七没有特别激动,他镇静地问:“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四国,立川的群山之中,那里有大量的宝藏,你要亲自去看看!”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动容的消息,如果那里真有储量丰富的铜矿,可以让住友家瞬间摆脱困境。

杉本助七明白,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他不能擅自作决定,必须向自己的领导汇报。可是杉本也知道,自己无法证明眼前这个旧员工说的话是真的,那么领导就无法相信他,怎么办?杉本助七决定自己先去四国看一下。

第二天,两个人离开了吉冈山,奔赴那个陌生的地方。

几天后,杉本助七找到了吉冈山住友家负责人田向十右卫门,请求他去趟四国,并告诉他,长兵卫发现了铜矿。

田向十右卫门觉得眼前这个人脑子进水了:“这人是被我们开除的!我相信他?”杉本助七盯着负责人,缓缓地从怀里拿出个金黄色的东西,交给田向十右卫门。

后者眼神停留在那块石头上,脸色由白变红,再由红变白:“这是……纯铜啊!”

杉本助七点点头:“这就是在四国发现的!”

田向十右卫门明白,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绝不能放过。

第二天,杉本助七和长兵卫再次奔赴四国,寻找宝藏。那已经是1690年的夏天了,山里清凉,枝繁叶茂,各种奇怪的昆虫畅游其间,这给寻找铜矿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两个人在山上当了两个月的“泰山”,没有任何发现。

不能放弃!田向十右卫门听说没有发现之后果断地决定亲自前往。

此时,已是秋天。黄叶凋零,山石裸露,转机悄悄浮出了水面。

住友家又一次大规模地派出了一支寻宝队伍来到了四国。

他们风餐露宿,穿过高山,寻觅了一个多月。终于,杉本助七在一堆乱石之中看到一块紫红色的矿石。

众人大声欢呼,声音响彻山谷。

第二年10月,住友家正式进驻这里,他们把这座矿山命名为“别子铜山”,开始了采矿大业。杉本助七成为总负责人,长兵卫也重新被起用。

到了12月,别子铜山产量达到了3万多公斤,成为日本最大的铜矿。住友家把自己的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到了后边。另一方面,吉冈山的排水工程也有了很大进展。

杉本助七除了负责别子铜山之外,还需要推进排水工程。就这样,他奔波在两个矿山之间,每天看着水从干道上缓缓流过,整整用了6年时间,山里的水才被排完。

如此看来,毫无疑问,友信是有眼光的。因为友芳在排完水之后发现,这个吉冈山矿产太丰富了,绝对超过了日本已有的任何一个矿山。这么说吧,在吉冈山开采之前,日本出口铜约为250万公斤,但吉冈山被开采之后,这个数字飙升到了500万公斤,日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铜国。

到此时,住友家的产业链更加清晰。每年,几百万公斤的铜矿石从全国各地运往住友设置在大阪的泉屋冶炼所,然后进行加工,再卖给铜座役所,换来沉甸甸的钱。

跟着沾光的还有德川幕府。政府每年从住友家弄来相当于35万公斤的铜作为税收,又通过出口赚取了大量利润。

这样,住友家与幕府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关系,一方面,住友家开发铜矿必须在德川幕府的许可之下进行,每年上缴大量金钱;另一方面,德川幕府也不敢小觑住友家的力量,一旦双方发生矛盾,住友家就以不再开采作为要挟。

就这样,官商之间时而同进退,时而互相博弈,让住友家的繁荣景象延续了200多年。到了德川幕府末年,整个日本和延续百年的家族企业都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让我们暂时喘一口气,先放下住友家的故事,开始用一种更宏大的视角来追溯一下百年前那场风云激荡的革命征程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