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士之家的光辉记录(3)

我的事业是父亲 作者:蔡笑晚


当时我倾向于选择麻省理工学院,有三个原因:其一是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三,比芝加哥大学的排名更靠前;其二是麻省理工学院离哈佛大学很近,隔路相望――中国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说法,今后转到哈佛较为方便;第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麻省理工学院曾经是我青年时代梦想过的学校,虽然在那个时代只能是妄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毕竟在心灵深处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天西最后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

天西四岁上学,成为瑞安历史上最小的小学生。九岁得到全瑞安市小学生数学竞赛奖,十一岁就读苏州中学中科大少年预备班( 高中 ),十三岁获苏州中学数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十四岁读中科大少年班,十六岁荣获中科大“三好学生”光荣称号,十八岁提前一年从中科大毕业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十九岁以全额奖学金被哈佛大学录取,不到二十岁便荣获哈佛大学优秀研究生光荣称号并获生物统计学罗伯特?里德奖,不到二十二岁又获国际生物统计学会北美东部区域在亚特兰大佐治亚春季会议上的奖项,最后又荣登哈佛大学博士宝座。

从就读于一所不是很好的小学,到最后问鼎世界首屈一指的哈佛大学,天西确确实实经历了一条顺利的求学成才之路。如果把这成功单纯地归结于机遇,是不科学的,也无法令人信服。的确,在我们看来这是我们长期精心策划设计、优教优学的必然结果。

年仅十八岁的天西去美国名校读博士的消息不胫而走。尽管我们回避了很多媒体的采访,但是家乡的知情者还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进行了相关采访。

1995年8月7日,瑞安市德高望重的学界老前辈张翊中老师亲笔以“天之骄女蔡天西”为题报道了蔡天西的成才之路。

1995年8月22日,《 钱江晓报 》的华小波和潘良千以“瑞安城里第一家”为题报道了蔡天西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8月,季品三先生在台北《 温州会刊 》和《 联谊报 》以“蔡天西和她的哥哥们”为题报道了天西的求学过程和赴美留学的喜讯。

1995年9月30日,《 温州日报 》记者金志敏以“博士之家”为题对蔡家兄妹的成才之路做了详细的长篇报道。

另外还有《 浙江日报 》、《 南方周末 》、《 海南日报 》、《 深圳特区报 》、《 读者 》等一些报刊和杂志也先后做过报道。

我们把这些热情洋溢的报道和溢美之词,看成是家乡父老和师长们对我们孩子的关爱。这不仅是对我们孩子的鼓励和期望,也是对天底下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和争取成才的孩子们的一种鼓励和启发。

所有这些报道,天西本人都没有亲自看到,为了使她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也没有向她讲述任何报道的内容。

在天西告别师友的晚会上,李金寿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李市长已经是第二次驾临我们家的告别师长晚会。第一次是1990年7月30日的天文赴美晚会,那次他正在发高烧,却仍坚持带病来参加。

李市长说:

“看到你们一家三个博士、三个大学生,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钦佩,这是瑞安人民的荣誉。希望三位将来学有所成,能够为家乡、为祖国作出贡献。”

陈春玉、林一微、端木稿等老师也都来为天西送行,祝贺天西的胜利。其实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他们的胜利,我们应该向他们祝贺。作为启蒙老师,作为园丁,没有比看到自己曾经栽培过的苗木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更高兴的事了。

1995年8月15日,十八岁的蔡天西带着父母和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登上了飞往太平洋彼岸的飞机,走向一个新的奋斗天地,开始了她的博士生生涯。

天西进麻省理工学院之后,开始对统计感兴趣,修了好几门统计课程。而哈佛大学的生物统计专业是全美知名的,当时与华盛顿大学的生物统计专业并列第一。在这些因素的促成之下, 天西决定申请哈佛大学的生物统计专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