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样采集和保存中药

中医是怎样用药的 作者:王明辉


 

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多是较复杂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含量与性质,往往因原植物生长的土地、成长发育的阶段不同而改变,故中草药采集的地区、季节和方法,与药物的品种和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李东垣曾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说:“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这正说明了药物的功效可因生长的地区不同而异,而不同的入药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子、实及某些动物药等,其生长发育多各有一定时期,若错过采收时节,不仅影响产量,还会降低药物的效能,故把握药物的有利采集时机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植物药的地下部分,如地下的茎、鳞茎、块根及根皮等,应在该植物地面部分最不繁盛的季节采集。也就是说应该在初春或深秋时收摘,因为此时有些植物尚未萌芽,有些已枯萎,精华都蕴蓄于根部,药力较足。如瓜篓根、地榆、丹皮的采集就应这样。花类,通常应在含苞待放或初放时摘取,如菊花、金银花等。茎、叶部分,应在生长最盛时采取,如茵陈蒿、大青叶等。果实有些宜在刚成熟时摘取,如豆蔻、青皮等;但有些则需待其充分成熟后才可采用,如瓜篓、香橼等。如以种子、核仁入药,则必须待老热后方可采集,如杏仁、茺蔚子等。还有树脂一类的药物,应在干燥季节采收,如松香、乳香等。以上是指一般的情况,并不是说所有中草药都须全部照此采集。因为节气的迟早、气候的变化、地区的不同,都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成熟,所以,对某些中草药的采集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成不变。

对于一些动物药的采集,也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期。如驴皮以冬天采取的为好,因此时其皮厚脂多,故药效较好;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采取,过迟则角化而质差;昆虫类药物,其孵化发育均有一定时间,如桑螵蛸(为螳螂的卵)应在三月中采收,过时即孵化,不能入药。

对植物药的采取,要特别注意气候、时间和方法。如为根、茎一类的药物,宜在晴天采集,因此时泥土疏松,易于挖掘;对花、叶、果实,则一般不宜在下雨或露水未干时采摘,否则易致霉烂;有些果实,宜在早晨或傍晚采摘,中午阳光较大,多易变质。

中草药收摘后应立即进行处理、收藏。处理方法一般以干燥为主,如为根、茎、子、果实,多可在阳光下曝晒,但有些药物,如须防止变色、变味而不宜曝晒的,可采取阴干或烘干的办法,如麻黄宜阴干,大黄宜火烤,菊花宜烘干等。植物性生药采集后,根类药应先除去泥土,在阳光下晒干;如系含有挥发油的药物,如薄荷、肉桂等,应悬挂于空气流通的地方慢慢阴干,不可用日光曝晒或烘焙干燥等方法,以免其挥发性成分散失。动物性药如虫类及动物脏器或组织,应放在生石灰等干燥剂中吸去水分,待药物干燥后,贮藏于密闭容器中,置放在干燥、冷暗的地方,特别是含有挥发油的药品、容易潮解的药品和有吸附作用的药品,应当严密封存,勿使漏气和受潮。

中草药的保存,首要的在于防虫蛀、防潮湿。因此,应选择空气流通、高爽干燥的房间作为保存或堆放药材的地方,并要做好防虫、防潮的工作。大部分中草药虽经曝晒,却仍易受潮或被虫蛀,故必须贮存在石灰缸中或烘干后放于广口瓶中蜡封。对一些芳香辛散的药物,如肉桂、冰片、麝香等,则应密闭于瓷瓶中,以免气味走散,降低药效。

对所保存的药,应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受潮或虫蛀,应及时处理,以免蔓延。除虫除用芳香药外,一般可采用火烘或硫磺烟熏,常能收到佳效。

当然,也有一些不宜曝晒、不宜干燥,而宜酌情适当保存的中草药。如茯苓既不宜曝晒,又不宜受潮,应保存于阴暗而干燥的地方;骨碎补喜阴湿不喜干燥,故既不可曝晒,更不可封存于石灰缸内;而且鲜生地、鲜沙参等宜埋于沙中;鲜石斛、鲜石菖蒲则宜用砂石栽培等。

总之,保存恰当与否,不但与药材是否损耗有关,更重要的是影响药物的性能和疗效,故对中草药的保存与贮藏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