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医的阴阳不同于算命先生的阴阳(2)

中医是怎样治病的 作者:王明辉


 

四、阴阳是相互依存的

中医认为,阴阳是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无阴就无阳,无阳亦无阴,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的。如天与地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以对方的有无为前提而存在的,没有“天”就无所谓“地”,没有“地”也就不存在“天”。其它如上与下、左与右、男与女、气与血、水与火、生与死、脏与腑以及内与外等等,也莫不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失去了甲方,乙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也就是说,阴与阳要能平衡统一,人才能体健无病;若阴与阳分离决裂,人则无法维持其生命。故清代名医徐灵胎说:阴与阳互为根本,没有阳则事物难以产生,没有阴事物亦无法变化。

五、阴阳在运动中互相转化

中医认为,阴阳在不断的运动中可以相互转化,寒甚可转化为热,热甚可转化为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亦可以转化为阴证。在一年四季中,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气候寒热的变化相互交替,这种转化也体现了阴阳的消长盛衰。故《灵枢?论疾诊尺》有这样的经验总结:“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此阴阳更胜之变”。

六、阴阳中还可再分阴阳

前面虽说到阴阳应该平衡统一,但就生理功能而言,这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现象。而从长远情况看,阴阳则常有盛衰消长的运动,而且是无限可分的。由十个阴阳,可推数到一百;由千个阴阳,可推数到一万。但不管阴阳如何可由大至小地再分为成千成万,然最终主要的还是阴阳两个方面。故《素问?阴阳离合论》把这种具有医学与哲学含义的理论概述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因为事物总是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这就构成了宇宙间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如一天二十四小时中,白昼属阳,但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则为阳中之阴;夜晚属阴,但黄昏至夜半为阴中之阴,夜半至天晓又为阴中之阳。又如男为阳,女为阴,但男女均有脏腑,脏腑又分阴阳,故男虽阳体但可再分阴阳,女虽阴体,亦可再分阴阳。这些都是根据阴阳的特性而加以概括的,并没有什么唯心的或玄妙难懂之处。故《素问?金匮真言论》把这些现象总结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又说:“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脾也。”应该说,这些具有哲理的医学总结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以上所谈就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些本质性的内容特点,而中医就是运用阴阳这些运动变化的相互关系特点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以说明人体的解剖结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和药物性味等问题的。当然,在解说有关现象时,不一定如我们前面所介绍的那样孤立地按六个特点来分析,而大多是综合运用上述各点进行阐述的。如:

在生理上提出的,“阳”可化气以显示功能,“阴”可成形以构成精血脏器: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多言的人性属阳,寡言的人性属阴以及“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等等。

在解剖上认为,男为阳,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以及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阴等等。

在病理上概括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以及“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等等。

在诊断上总结有,脉浮数为阳,脉沉迟为阴;面红赤润泽为阳,面苍白暗晦为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表证、热证、实证为阳,里证、虚证、寒证为阴等等。

在治疗上认为,由于阳盛而引起的阴病应当以抑制阳盛为冶法的根本,由于阴盛而引起的阳病就当以治阴为本;有的还可以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以及正治,反治等等。总之,中医的治病用药目的在于平衡阴阳,故《素问?至真要大论》高度概括了中医治病的总则“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意思是要先仔细诊察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而后用平衡阴阳的办法来进行治疗。

在药理上指出,中药凡是味辛甘、性发散或味平淡而有渗泄作用的多为阳药,味酸苦可涌泄或味咸致呕泄的多为阴药……。

在养生方面也总结了春夏时养护阳气,秋冬时保养阴精(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一年四季中各季的具体卫生保健要求等经验。

上面所举只是阴阳用于中医各个领域的少数几个例子,其实际应用范围以后还将逐步介绍。但从这些基本观点,即可以看出,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中医用它作为总结医疗实践经验,解释医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具。因此,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经》中有许多具体的阐述,如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七十多篇的内容明显地涉及到阴阳学说。

现在,也有人认为“阴阳”就是“矛盾”。我们说,虽然阴阳与矛盾都是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矛盾所代表的也常是阴阳所代表的,故有其一定的相似处。但阴阳是古代哲学术语,是唯物的自然观和朴素的辩证法。而矛盾则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两者不可等同。再说,矛盾所指的对象很广泛,而阴阳所指的却较固定,且在中医学术领域内有时阴阳还有其独特的内涵,如阴证、阳证、肝阳、肾阴之类。总之,阴阳与矛盾这两个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阴阳学说虽发源于古代哲学,但其发展后的内涵却成为中医学术的独特理论,与作为现代哲学的矛盾论是不宜混同的,与算命先生唯心的“阴阳”更是两码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