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长缨在手 蹈海挽弓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大扫描 作者:郭富文


随即,护航编队指挥所正式组成,指挥员、各舰舰长、政委以及特战指挥员名单公布于新闻媒体,以增加护航的透明度,这在以往都是没有过的,也是不可能公开的秘密。

编队指挥员:杜景臣海军少将;

编队副指挥员:殷敦平海军少将;

“武汉”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69):舰长龙卷海军上校、政委羊逸海军上校;

“海口”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71):舰长邹福全海军上校、政委刘剑忠海军上校;

“微山湖”号补给舰(舷号887):舰长席飞峻海军上校、政委袁泽华海军上校;

特战指挥员:谢增岭海军少校;

3艘军舰共有官兵800余名,包括部分海军特战队员。

护航编队定于2008年12月26日出征亚丁湾,一时间,各路新闻记者云集三亚某军港,护航编队指挥员杜景臣少将,副指挥员殷敦平少将和各舰长、政委成了新闻媒体追踪的对象,采访的焦点。

杜景臣少将在阐述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的重大意义时说:人民海军坚决贯彻胡锦涛主席关于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的战略思想,大力提升应对海上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次护航行动,是对海军履行使命任务能力的重大锻炼和检验。

此次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远离祖国母港和补给基地,因此综合保障尤其是后勤补给备受关注。对此,杜景臣少将介绍说,我海军已经具备远距离通信、全球导航定位以及远洋综合保障能力,海军舰艇编队能够远离岸基、走向大洋。我国海军拥有的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海上横向、纵向补给和直升机垂直补给显示了海上伴随保障的现代化水平。至今,我国海军舰艇编队已远航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31次派出舰艇或编队,对5大洲的近40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最远抵达南美洲、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南端,并于2002年实现了环球航行。这次担负护航编队伴随补给任务的“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具有较强的综合补给能力,并已多次担负过远航伴随保障任务。护航编队的后勤补给以伴随保障为主、岸基保障为辅。

殷敦平少将表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海军也在我国和平外交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此次,我国依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派出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与各国一起维护海上国际通道的航运安全,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

“武汉”舰舰长龙卷上校介绍说:“武汉”舰在历次演习、远航训练等重大任务中表现十分出色,已经完全具备了执行远洋非战争军事任务的能力。接到执行护航任务的预先号令后,我们又以最快的速度把护航的各种方案预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补充了各种武器弹药和器材设备,加强了指挥员、值更官航行操纵训练和学习《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完成了国际信号兵集训和新型通信设备的强化训练,并多次组织了舰艇与直升机、特战队员协同训练。

“海口”舰舰长邹福全上校则用“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来描述护航官兵的精神状态。他说,为了这一天,我们设置各种贴近实战的复杂科目展开训练,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官兵的体能和心理训练,培育官兵忠于祖国、勇于奉献、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舰员们还把此次护航任务当作一次难得的检验性训练,不但要确保任务的完成,而且要锤炼我们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际能力。现在,全体舰员都严阵以待,期盼着在护航任务中大显身手。

“微山湖”补给舰做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舰长席飞峻上校介绍说:鉴于此次任务时间长、物资装备消耗大的实际,我们想方设法增大主副食携带量,并加装了3套保鲜装置,以延长食品保鲜期。装备完好率是此次任务的重中之重,我们对枪械、动力、武备和补给装置等进行了反复、周密检修。目前,舰艇各项技术性能处于良好状态,完全能遂行此次任务。

舰载直升机指挥员孙自武大校介绍说:这次舰载机随舰加强护航,主要担负海上侦察和预警、补给、投送物资、运送人员等任务,还将根据编队指挥所的命令参与海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此次随舰执行护航任务的空勤机组,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也是最优秀的机组,近年来,我们突出了高难课目训练,重点围绕海上作战能力的突破加大了训练力度,组织实施了昼夜间着舰、陆上和海上救护、吊挂、反潜等训练。

“百炼成钢,志在必得!”这是随舰特战队员的出征誓言。指挥员谢增岭少校介绍说:特战队员主要担负特种作战、随船护卫等任务。我们平时就注重加强反海盗、反劫持等科目的训练,每名队员都具备很好的舰艇攀爬、特种射击、直升机滑降等战斗技能。受领护航任务后,我们组织了针对性训练,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了设想,制定了一整套方案预案。请祖国人民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无论吃多大的苦、冒多大的风险,我们都会勇往直前,坚决完成任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