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是啤酒,为什么是我?(3)

美国啤酒文化之旅 作者:(美)肯·威尔斯


但是除了“超烈啤酒”外,你又能称呼吉姆·科赫的“千年王国”什么呢?科赫,作为波士顿啤酒公司和塞缪尔·亚当斯商标的创始人,把啤酒中的酒精含量提高到令人震惊的24%(绝大多数啤酒只有5%)。2001年生产的灌装啤酒不仅是有史以来最烈的啤酒,而且简直就是在啤酒界发射了一艘登月飞船。

连俄国人都没能超越这次酒精度的“月球之旅”。但是萨姆·克拉基诺,一个“超烈酿造师”,位于特拉华的星鲨手艺酿造厂的创建者,把他的2002年世界黑啤提高了%ABV(酒精含量)。

他和科赫,谁也没能打败谁。许多啤酒爱好者看待这一切就如同棒球迷们看待20世纪50年代躲避者队同扬基队的对垒。

据说,在美国每卖出两瓶啤酒就有一瓶是安豪塞-布斯生产的。最近百威淡啤已经超过它的哥哥百威啤酒成为美国销量第一。事实上,大约美国啤酒总销量的38%是低卡路里的淡啤,但是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啤酒直到1975年才由米勒酿造公司引进美国市场并随之流行起来。安豪塞-布斯、米勒(2002年由南非酿造集团收购并易名为SAB米勒)、阿道夫·科士这三大公司占有全美啤酒市场份额的80%。除了这些厂家以外,还有曾经实力强大的伯巴斯,现在则是老式啤酒的合同生产商,与它同类的还有斯利兹和弗斯塔夫,仍有为数众多的崇拜者。一些地方生产商包括原林酿酒厂、高瀑布酿酒公司和拉特罗布酿酒公司,还有不计其数的手艺酿造作坊。从进口量来计算,引人注目的有克罗娜和喜力。

英国后裔也许能带给我们关于民主和自由的理念,但是他们土里土气的浓啤酒并没能在美国生根发芽。德国后裔,像布斯家族、伯巴斯家族、斯利兹家族、哈姆家族、米勒家族等,都在美国的啤酒生意上获益。因为美国这个大熔炉在某种程度上喜欢泡沫丰富的冰爽淡啤。百威把贮藏啤酒的特点――清淡、金色、口感好,发挥到了极致。但它19世纪40年代才被引入美国,三十年后才开始大受欢迎。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冰箱和低温杀菌技术的使用,使得啤酒成为易于运输并且不易变质的商品。从此,贮藏啤酒就再也没有停下挺进的脚步。

事实上,美国的主流口味,尤其是对淡啤酒的偏爱,并没有同世界分道扬镳:全球啤酒消费总量的95%仍然是淡啤酒。这个民族对啤酒喜爱程度的深入,伴随着迄今已成为一项10亿美元产业的大众啤酒市场的开拓,让像布斯家族和科士家族这样的酿造王朝一朝崛起,也令其他相关产业,诸如种植者、分销商、制瓶商、餐饮经营者、广告业等,获益匪浅。

除此以外,这也生发出不少小酿酒作坊,今日数量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他们遍布美国各地,通过英特网等现代科技互相联系,构筑起一个微型酿酒世界,并以此重新定义着啤酒的涵义。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种矛盾:啤酒在世界范围内一片热销,但是主流啤酒却半死不活;在利润方面,手艺酿造者和业余啤酒爱好者却发现德国人、比利时人、捷克人以及英国人都想分一杯羹。手艺酿造者代表了美国啤酒的创造灵魂,尽管他们只占市场份额的%。不过,啤酒也成就了出品克罗娜的墨西哥人家族的亿万财富,他们铸造了举世无双的进口业绩。现在,我们把啤酒放到地窖里贮藏5年,就像红酒和威士忌那样,然后卖到35美元一瓶。同时,啤酒早已渗入流行文化中。我们不得不对一位马里兰州的企业家的精力和眼界表示惊奇,尤其对他花费无数时间的创意――啤酒电视。

噢,你能想象么,啤酒――如同“美国就是苹果派”般美妙的啤酒――在华盛顿如此积极与精明地维护着自身的利益,以至于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美国实力最强大的游说集团之一。

这个矛盾,包括它内在的压力和张力、感情的积聚和分歧、企业家和品格,看起来只能通过一次旅行才能了解。这也正是我想要去做的:这是沿着啤酒长河的文字和形象之旅,穿越啤酒制造者、经销者、饮用者、思想者的领地,努力去探询推动大河前进的不朽动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