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回答说:“留学申请,其实完全不用成为一个专门的知识体系。如果你是一个擅长分析的人,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都可以应用于这个方面,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详细地探讨,关键是,你在建立完整的留学理念之前,需要理解并且认识到自己的误区,学会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的事情上面。”
“比如 ”我疑惑地问道。
“比如,比如……这就太多了!”太傻说,“今天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还是尽快完成这个话题,至于细节,以后再展开讨论吧。比如,比如很多东西,事实上,大家的理解没有走出误区。其中最大的误区,是获取基础知识的途径。你回想一下,你在一开始准备留学申请的时候,最喜欢的信息来源是哪里?你看了什么系统的书籍吗 ”
“至于信息来源的问题,可以说,目前流行的那些讲留学的书基本上都是垃圾。今年出了一本比较优秀的,是北大一些人编的《飞跃手册》,我积极推荐给网站论坛上的人看。但是那本书,只是在信息的罗列上相对清晰一些罢了,它归纳了一些常识,便于初学者入门,仅此而已。要是说信息来源,我主要还是依靠网络。”我回忆着,尽量谨慎地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确实知道真正值得推荐的书屈指可数。
太傻接着问:“在网络里,哪一种信息是你或者是其他人最关注的 ”
“当然是申请经验了,”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每篇介绍申请经验的文章都是一个申请历程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得失成败。了解他们的申请经验,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同时吸取他们的可取之处。虽然这些申请经验都很零散,但是毫无疑问,它们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虽然这些只是经验之谈,没有系统性,也未必经得起推敲,但是,这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好的,那这些介绍留学申请经验的文章,大部分是具备什么样背景的人写的呢?其中多数是谈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 ”太傻似乎在引导我的思路。
“有80%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写的。以前,这类文章集中于‘水木清华’的飞越重洋版,基本上都是介绍成功的经验。”我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道。
“嗯,是这样。假如你是北大、清华的申请者,那些文章,或许对你会有比较直接的帮助。但是,如果你是一般学校的申请者呢 ”
“很明显,不但没有帮助,还会造成很大的误区。”我理解了太傻的意思,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些误区是很容易造成麻烦的。北大、清华的申请者,他们有着不同一般的背景,所以他们有相对宽泛的选择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作为一个一般背景和学校的申请者,那些文章里传递的观念就未必适用了。对于一个思维敏锐、判断力强的读者来说,他可以从中截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大部分人会不加思考地接受北大、清华申请者的观念,由此造成的最大麻烦,就在对于美国学校的认识上。”
是的,在20世纪80年代,北大、清华、复旦、南开、武大等中国排名前10位的高校,几乎占据了中国留学美国人数的95%以上,其中,北大、清华、中科大的人更占据了一半以上。但是,随着近五六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里的优秀学子选择留学美国,但是,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和指导,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北大、清华、中科大这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发表的留学经验占据了所有留学经验的80%以上。可是,近几年真正留学的人,只有30%来自这三所大学。很多学校由于申请人数少,没有建立自己的留学氛围,所以,他们也习惯于从北大、清华的网站BBS上获取留学的信息。我了解到,像太傻网这样的网站发展起来之后,在其论坛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参与者只是少数。不过,以往“水木清华”等BBS留下的留学经验仍然发挥着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并不全是负面的。毕竟,对很多申请者而言,那些经验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这些申请经验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主观的认识,他们的成功与学校本身的一些固有优势密不可分。因而,对于有着另外背景的申请者来说,这些经验就难说有多少实际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