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点头赞许道:“你说得不错。中国申请者最大的问题,就是盲目地模仿而缺乏有效的指导。我想,很多人可以从这22条中获得系统性的指导,至少,申请者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翻阅这22条法则,并找到答案。很多人问,和教授沟通,到底按照什么频率联系?这个问题,22条法则的第二十条就讲得很清楚。”
“是的。”我接着说,“不过换个角度来看,22条法则提供的帮助与指导,还不能从表面上去套用,营销的手段和本质才是22条法则真正传达的东西。我现在看每一个案例,比如IBM推广ThinkPad的营销案例,马上就会联系到留学申请的营销方式,并努力从中获得启发。我现在理解你为什么把‘营销’视为留学的本质。这并不是一个词语的替换问题,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转换问题。留学不可能也不必自己建立起一套专门的理论体系。留学申请的本质就是营销,只要理解了营销,就可以理解留学。”
“然而,可惜的是,”太傻说,“中国的大部分申请者,都局限于自己所在的专业,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能力理解营销真正的价值。因此,在中国,让留学申请者真正明白他们任务的本质所在,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我对太傻的观点有同感:“是呀,以前我做版主的时候,就算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也要费口舌反复地阐述,但就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明白,更不知道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它。像营销这么复杂的层次,运用在留学领域,更需要申请者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说,普及正确的留学申请知识,相当困难。终究,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去模仿,而不可能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去运用。现在我真的不会强求别人去做出什么实质的突破了,唯一希望的是,申请者所模仿的东西,至少是一些相对合理的东西,至少要知道为什么模仿。在模仿的时候,尝试着去思考,而不是简单而机械地克隆,能达到这样的层次,我觉得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现在能理解太傻论坛以及太傻咨询中心的价值了。不管怎么艰难,正确的东西终究是要推广的。总会有一小部分人,会克服困难,把自己的理解力上升到这个层次,并且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好象Matrix,虽然醒悟的人很少,但是,那些都是我们的希望。今后,更多的人有了值得模仿的对象,于是将有更多的人跨上更高的层次。”
太傻点头:“对。一个论坛不能一下子改变世界,但是一个论坛可以慢慢地改变一些人。只要能让一小部分人突破自己的局限,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而且,你要相信,中国的留学申请者,无疑都是中国的精英。你要相信他们,并且尽你的所能去帮助他们。”
我接着说:“我特别感谢你引导我进入留学营销这个大门。但是,即使我已经理解到这个层面上,还是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需要你帮我解答。”
太傻挥手打断我的话:“好,让我来猜猜你想问的问题。你是不是想问,这些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尽管你理解,并且确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一个申请者身上,到底如何应用呢?你肯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在你自己尝试着将这样的理论用于自己的申请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对吗 ”
我点头称是:“我一直有个疑虑:作为一个留学申请者,早在开始准备工作的时候,他的个人背景都基本已经确定了。他还能有多少的空间去做营销呢?比如,一个本科大四的学生,申请EE,他也确实没做过很多实际的研究,背景也比较确定了,他真的可能去创造一个领域让自己成为第一,并实践22条法则的第一第二条原则?比如,一个申请者在读本科时一无所长,就算他有擅长的东西,也达不到特别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如何去确定类别法则呢?再比如我是学金融的,有一些实际的项目经验,但是,和那些有十年工作经验的人比起来,我的经验微不足道。我虽然可以找到一个类别让我成为第一,但是,如果这个第一没有教授需要怎么办呢?比如聚焦法则,我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这个特点,其实在教授类型标准中并不是最重要的特点,而别人恰恰具备教授需要的最重要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应该怎么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