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沿突破 殊死搏杀泽洛高地(3)

强击柏林 作者:(美)卡尔·巴姆


凌晨5时,就在朱可夫下达进攻命令一小时后,科涅夫也命令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起进攻,强渡尼斯河。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后,攻击行动正式发起。但科涅夫并未像朱可夫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地毯式轰炸,他的炮兵部队根据所掌握的德军防线和坚固支撑点的确切位置,对这些目标进行了定点清除。其他一些炮兵则为进攻部队开辟一条通道,以便大部队在渡河后能够顺利推进。为了掩护苏军部队在黎明时的军事行动,科涅夫派出一支配备有特殊装备的伊尔-2型战斗轰炸机编队在尼斯河上超低空飞行,释放出厚厚的一层白色烟雾。这时,德军防空炮火开始射击,但不太密集。苏军战机在河谷上空50英尺高度上下盘旋,在400公里长的尼斯河两岸形成了一道烟雾地带。科涅夫计划以布赫霍尔茨和特里贝尔为中心,在大约80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动攻击。如果烟幕能够奏效,德军将无从得知苏军具体从何地发动进攻。幸运的是,自然条件当时对苏军非常有利,空气干燥,微风习习,风速只有米/秒,苏军制造的人工烟雾不至于很快消散。再加上一些被炮火引燃的森林和村落所产生的黑烟,整个烟幕的浓度和高度恰到好处,非常适合苏军渡河的需要。

经过40分钟的有针对性的地面和航空火力准备,科涅夫下令部队开始渡河。浓烟遮住了德国人的观察哨,苏军从150个渡口发起进攻。第一梯队搭乘突击艇冲向河对岸,身后同时拖带着便携式的桥梁设施。战斗工兵们勇敢地跳入齐颈深的河水中,把桥身连接在一起,同时还争分夺秒地搭建了多个人工渡口。早晨6时刚过,先是自行火炮和8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紧接着是坦克和大批步兵通过桥梁和渡口抵达对岸,对刚刚夺取的西岸桥头堡进行巩固。这时,烟幕开始逐渐散去,苏军基本实现了作战目标。7时35分,苏军已经夺取150个渡口中的133个,并开始正常运作。科涅夫得到报告称,普霍夫将军的第13集团军和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在特里贝尔与德军遭遇,成功突破了对方防线的中间地段。与此同时,在东岸炮火支援下,新夺取的桥头堡内的苏军坦克和火炮也投入了战斗,掩护工兵部队搭建更加大型的桥梁,为重型火炮顺利渡河创造条件。上午8时,第一座承重30吨的重型桥梁搭建成功;上午11时,第一座承重60吨的桥梁正式启用。

根据科涅夫的判断,上述成就标志着眼下正是将第二梯队投入战斗、突破德军防线直逼柏林的时机了。在D.D.列柳申科将军麾下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的近卫第29摩托化步兵旅和近卫第16机械化旅的支援下,近卫坦克第62旅于正午时分越过尼斯河,奉命以最快速度脱离步兵,向着柏林城全速推进。为了争夺柏林这个“最大的战利品”,朱可夫和科涅夫均使尽浑身解数进行角力。  

但就在此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这场竞赛中正处于劣势,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和其他主攻部队仍在豪普坎诺尔与德军进行激战。他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在空军对德军重炮阵地进行轰炸后,地面突击部队突破了德军“前沿防御区”内的两道防线。但德军第三道防线构筑在泽洛高地最底部至较高的斜坡之间,仍然被德军死死据守。苏军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第47集团军、突击第3军、突击第5军和坦克第9军。由于进攻受阻,突击部队被迫重新部署并保持散开队型,希望找到一条相对容易的进攻路线攻上这片崎岖不平的高地。在反复争夺之后,苏军坦克和步兵最终只推进了几千码,他们不是撞上敌人隐蔽良好的坚固支撑点,就是被敌人猛烈火力击退。历史学者约翰·托兰根据一名曾经参加过这场战斗的德军士兵格哈德·科德的回忆,再现了这样一个场面:

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履带的撞击声惊天动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他刚扛起一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突然从身后传来一阵尖利的呼啸声,88毫米口径的炮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落在第一波(苏军)坦克上面,至少有6辆被击中起火。但是,紧接着另一波坦克又涌了上来。在红色火焰的映衬下,它们的轮廓非常清晰,无助地等待着火炮对它们发起毁灭性的打击。这时,苏军步兵从大火中间冲了出来,他们至少有800人,一边呐喊着一边像发疯一样混乱地冲上山来。德军用步枪和冲锋枪猛烈扫射,成百上千的苏军士兵应声倒地。后面的士兵仍然呐喊着向前冲锋,更多的人倒下了,就像巨浪击打码头。最后,进攻终于停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