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职业革命家”(4)

斯大林评传 作者:(俄)托洛斯基


苏联教育界的第一位领袖卢那察尔斯基后来写道:

那次斗争的最大困难在于:使党陷入分裂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还没有探测出以马尔托夫主义者为一方和以列宁主义者为另一方的深刻分歧的真正症结。当时这些分歧似乎还是围绕党章上的一段话和编辑部人选问题产生的。许多人感到惶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鸡毛蒜皮的事会导致分裂。

柯巴在1904年12月,即第比利斯布尔什维克会议举行以后不久,再次来到巴库。在他到达前夕,油田和工厂工人爆发了一次总罢工,使整个俄国都感到意外,党组织显然还不能理解群众想造反的情绪的性质。由于战争①第一年的情况,这种情绪更加激烈起来。1905年1月22日,工人们在加邦牧师的率领下向冬宫发动了悲剧性的进军,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堡“流血的星期日”事件。巴库的罢工正在这次事件发生以前。有一本在1935年捏造的“回忆录”含糊其辞地提到斯大林曾经领导巴库罢工委员会,并且说一切都是在他领导下进行的。但是根据同一个作者的说法,柯巴是罢工开始以后才到达巴库的,而且在这个城市里总共只住了10天。事实上,他到巴库来负有特殊任务,可能和筹备代表大会有些关系。当时他可能已经选择了布尔什维主义。

斯大林自己曾企图倒填他参加布尔什维克的日期。对于他在狱中得到释放以前就成为布尔什维克的说法,他感觉不满意,所以在1924年克里姆林军校学生一次纪念会上宣称,他早在第一次流放期间就和列宁开始取得联系。他说:

我最初和列宁认识是在1903年。固然,这次认识并不是经过会面,而是经过互相通信。但是这次认识给我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在党内工作的整个时期中,这个印象始终没有消失过。那时我正被流放在西伯利亚。当我得知列宁从19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从1901年以后,在《火星报》出版以后的革命活动的时候,我就深信列宁是一个非凡的人物。当时我认为,他不是我们党的一个普通的领导者,而是我们党实际上的创建人,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才了解我们党的内部实质和迫切的需要。当我拿列宁和我们党的其他领导者比较的时候,我总觉得列宁的战友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等人都远不如列宁,列宁和他们比起来不单单是一个领导者,而且是一个最高典型的领导者。他是一只山鹰,他在斗争中不知恐惧为何物,大胆地引导我们党沿着前人未曾走过的俄国革命运动的道路前进。这个印象竟这样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灵,使我感到必须写封信给一个侨居国外的好友,把这个印象告诉他,要他评论一下。过了不久,当我已经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时候——这是1903年末——我收到了我那位朋友的热情的答复,以及列宁的一封简短而内容丰富的信,原来我的朋友把我那封信给列宁看过了。列宁的这封信虽然比较短,但是它对我们党的实际工作作了大胆无畏的批评,并对我们党在最近时期的全部工作计划作了非常明确扼要的说明。只有列宁才善于把最复杂的事情描写得这样简单和明确,这样扼要和大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这封简单而大胆的短信使我更加确信列宁是我们党的山鹰。可惜我按过去地下工作者的习惯,把列宁的这封信同其他许多信一样烧掉了,这是我不能宽恕自己的。

从那时起,我就和列宁认识了。①

这篇故事从心理状况和风格上说都是幼稚的,很能代表斯大林的特点。倒填时序绝不是这篇故事仅有的错误。柯巴在1904年1月才到达流放地,因此他不可能在1903年在流放地收到他所说的那封信。不仅如此,他究竟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方式写信“给一位侨居国外的好友”的,也是一笔糊涂账,因为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以前在监狱里已经蹲了一年半了。被流放的人从来无法事先知道自己会流放到什么地方去;因此柯巴不能把他在西伯利亚的通信地址事先通知国外的朋友;而且柯巴在流放地只度过1个月,这段时间肯定不够他从流放地寄出信去又从国外收到回信。按照斯大林自己的说法,列宁的信不是属于私信性质,而是纲领性的。这类信的副本照例由克鲁普斯卡娅经手寄到一些地点去,而原件则保存在党在国外的档案里。为一个不知名的年轻的高加索人而出现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是极不可能的。然而,档案里没有这封被柯巴“按过去一个老的秘密工作者的习惯”烧掉副本的信的原件(当时柯巴整整24岁)。但是最令人惊讶的,是斯大林丝毫没有提到他给列宁的回信。从他自称敬若神明的领袖那里收到一封信以后,柯巴按理是会立刻复信的。然而斯大林对这一点保持沉默。这种沉默不是偶然的: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的档案里没有柯巴的复信。当然,复信可能被警察中途截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警察部门案卷里应当保存一份副本,并且早就会复制出来刊载在苏联报纸上了。而且这种关系不会仅限于一封信。一个年青社会民主党人必然认为和党的领袖、党的“山鹰”保持永久联系是最宝贵的。至于列宁,他把和俄国的一切联系都看得很宝贵,对每一封信都详详细细地回答,然而近年来并没有发现列宁和柯巴来往的信件。这段故事的一切方面都令人费解——一切方面,故事的意图在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