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云南王龙云招待入缅(3)

中国远征军 作者:方知今


据资料表明,抗战初期至中期,日军与国民党军装备对比:

两旅制的师:日军有步枪一万零七十四支;轻机枪四百挺;重机枪一百六十三挺;步兵炮四十五门;二十公里战炮八十九门;二十七公里速射炮二十七门;大炮三十六门;搓洋筒四百具。尚不包括坦克、装甲车和制空权以及海岸炮火支援。日寇还拥有化学武器,在战场上多次对中国军队施放毒气!

中国两旅制师有:步枪四千二百一十二支;手枪四百二十六支;马枪一千四百四十二支;轻机枪二百三十四挺;重机枪七十二挺;步兵炮二十四门;野战炮三十六门;基本没有装甲战车和坦克车。也没有高射兵器;少数部队配发了少量防毒面具。

武器装备的落后,是不能战胜日寇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美国政府准备用先进武器装备国民党军六十个师,并用其他军用物资支持中国继续抗战。这些武器由美国运到仰光,再经滇缅公路运到中国。这也是日寇争夺缅甸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靠公路运输总是有限的,而且滇缅公路从畹町至保山一段路面狭窄,多山而崎岖,更增加了运输的困难,所以一时满足不了入缅部队更换装备的需要,只能作部分补充。好在第二百师的装备,在国民党军中是比较优良的,所以尚不需要作大量的补充。在准备期间,主要是教育官兵入缅注意事项,譬如尊重缅甸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缅甸华侨保持亲密联系,对盟军的尊敬等等。此外也作些山地训练等,因为缅甸是多山多原始森林的国家,必须对山地、丛林作战有所准备。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不可能完全熟悉这种特殊环境里作战要领,而且也无熟悉缅甸情况的专人指导训练,所以匆忙的准备训练,也只是皮毛而已。

第二百师所必需的物资,由英军车队直接运到部队。却不料这些英军看了第二百师将士军装不整,又由于长期缺乏营养,显得面黄肌瘦,都轻蔑地不住摇头。一个英国少校甚至一边连连在胸前划着“十”字,一面喃喃地说道:“啊,上帝!这简直是一群乞丐,我们能指望乞丐干什么呢?”

在运来的物资中,有一部分是服装和罐头食品。部队在保山是临时驻扎,没有仓库,所以大部分都分发给各团,各团又逐渐下发,一直发到连队。其中最吸引士兵的,是那草绿色食品罐头,罐头外形相同,内容却分为早、午、晚三餐。早餐罐头里面装有几片压缩饼干,小块黄油,一袋咖啡,几块水果糖,口香糖,还有三支香烟,几根火柴;午餐有牛肉罐头,晚餐还有牛肉汁罐头等等。士兵们常见那些运送物资来的洋人食用,不知其滋味如何,连队对这些罐头食品既无适当存放之处,也难严格控制,所以士兵们随手可得,就有人偷偷地拿了些去品尝。但是,由于士兵们不知压缩饼干的食用方法,当成普通饼干那样嚼食,觉得香脆可口,不免吃得过多,几乎闹出人命来。国民党军队中医疗条件极差,士兵患病得不到医药,一般采取“恶治”措施,即架着患病的士兵在操场跑步,也不过是达到发汗的目的,对于伤风感冒和虐疾,倒也往往奏效,但也有造成恶果的。现在发生了“吃多了”的病,部队长也采取“恶治”的办法,倒也起到了“加强运动,促进消化”的作用,没有闹出大的事故来。

但是,这种事传出去,洋人笑话倒在其次,那些在后方脑满肠肥的大员,竟然也大呼小叫,说士兵们“太丢脸了”,甚至说“根本就不配食用这些东西!”当然,他们的“愤慨”主要目的在于克扣物资,中饱私囊。尔后云南几个大城市和重庆市场上,竟有许多美援军用物资公开出售,就是很好的证明。以至后来史迪威对蒋介石进行指责,并以此作为严格控制援华物资的借口。

种种流言蜚语和无理责难,使各部队长都十分愤慨,戴安澜更是气得咬牙切齿,在部队开赴缅甸前夕,他命各师集合在保山辛街野外,作出师前训话。

部队列队成讲话队形,步兵指挥官郑庭笈整队完毕,见师长戴安澜远远走来,便向部队发了口令:

“立正——!”

将士“刷”地一声肃立,郑庭笈跑步迎上前去,在戴安澜面前立定,行举手礼,朗声说道:“报告师座,部队集合完毕!”戴安澜还了军礼:“稍息!”郑庭笈跑步返回,向部队下了“稍息”口令。

戴安澜来到方块队形中心。这里设了一张方桌,戴安澜在副官、卫士搀扶下登上方桌——这就是临时“讲台”了,这是部队在行军、作战时常见的讲话形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