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壹基金的透明度,李连杰曾说:“我们基本上有很清晰的目标,要好心做好事,别好心做了坏事。坏事就是对法律的不熟悉,以及对运作的整个成长不利。所以在中国2004年的基金管理条例非常清楚地规定:公募基金会运营成本不能超过当年项目总支出的 10%。我们按照这样的条规来严格遵守,还要设立自己的监管机构,比如说我们找了全球顶级的两家会计师行,一个是德勤,一个是毕马威。当然这个我们是和中国红十字会合作,也受到审计署每年正常的国家审计。”与其他的公募组织相比,壹基金的优势在哪里呢?大家又凭什么信任“壹基金”呢?重点应该在于它是民间自发者的基金,在过去整个三年的运作当中一步一步建立起了大家的信任,比如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个上海小朋友捐了三个口罩,经过拍照进入机场,库存到四川,从四川提起来再分给灾区的孩子,照了三张相,把这三个口罩圆满的传递过程放在网上。这么细小的事情,有这么清晰的流程来告诉捐助者,壹基金具体帮到哪里了?结果是什么?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回馈。捐了钱,没有信息回馈,有时候会影响到捐款人持续的捐款行为。壹基金创办的初衷是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获得更好的生活,让我们这个世界变成一个互助互爱的大家庭。它取之于社会,又回馈于社会,因此壹基金不是李连杰的,是这个社会的,正如李连杰自己说的那样,是壹基金帮助我实现了做慈善的目的。
在企业家中间,我从来没觉得孤独由一个武术运动员到演员,再由演员成为企业家,这中间的转变必定存在很多难以诉说的情绪,不过当李连杰走进企业家这个圈子的时候,他的目标很明确,想法很简单,虽然他选择了企业的形式,但他所传递的是一份爱,一份真诚和一份自信,所以,在一个陌生的圈子里,他从未觉得孤独,反而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组织,壹基金势必也被认为主要是筹钱的,不过就这一点,李连杰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是筹钱这么简单,因为企业领袖们在推动着行业的发展。那一个行业的产业基本上上游到下游可以影响几十万人。如果企业家能更清晰地了解‘壹基金’的理念和操作的方法,以及为未来更多的企业家用企业的方法来管理、透明这样的一个基金的话,那么对它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你要影响社会上每一个人参与共同的事情,一个是横向的影响,一个是竖向的。这是商学院的管理方法,叫灌顶式的方法。就是从这个行业的上端,从头到脚。就等于一个学校,如果校长决定做这件事,从校长到教务主任,到各学科,往下渗透的力量就比较快和更加有效。”
关于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他又如是说道:“朋友,或者更多的是大家常常探讨的都是整个民族在未来三十年里,如何更加在软实力的提升以及第一代富豪怎么样承担起第一代富豪的社会责任?为未来的富豪们去做一种标杆的社会回馈的榜样。不是谈的很短,现在说筹多少钱,弄多少事,不是这么简单的话题。经常探讨的是我们十年要达到什么目标?二十年、三十年怎么样符合国情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一个资产的转移以及个人的财富,有多少是留给自己?更多的是为社会所保管,最后要流向社会等这些话题的探讨。”
按照这种说法,壹基金似乎与中国企业家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但李连杰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说,是一种一体的关系。壹基金的参与者都是理事。如果是理事,大家是在一起做共同的愿望,所以不能分开成两件事。作为一个非商界的人士,行走在企业家当中,难免会有一些生疏和陌生感,孤独似乎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不知是不是学佛的原因,对此李连杰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解释。他说:“为什么孤独?你必须有所求,你才有所失。如果你觉得孤独,几乎你进不了这个圈子,那么必须是先成为朋友,有共识,对生命价值的共识,对财富价值的共识,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共识,才能作为朋友。只有朋友才能玩在一起,才能在一起喝茶、聊天、探讨社会问题以及整个民族的问题。所以我从来没觉得孤独。”
从来没觉得孤独,这该是怎样的境界和情怀,能做到不孤独,也是一种企业精神。
开始筹划第四次创业对于三岁的 “壹基金”而言,传输它的价值观似乎还是一个有些难以呈现的事情。对一个企业来讲,三岁真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年龄,任何一个百年的企业三年对它而言都是一个婴儿期。不过很庆幸的是, “壹基金”的理念和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了。
从理念的认知,从了解、听说、旁观、监视到行动,到自觉自愿,这样的过程就要20-30年,需要两代人的认知。对此,李连杰说:“我们将从爱心的奉献阶段,从公益学院研究以后,应当去转变至责任和义务。这是两个不同的结构,一个是说你太惨了,我帮你,走了,我再帮你,又走了。还有一种就是我有义务,因为我得到了长辈们、社会给予的一些东西,我要负责一些社会的义务,这是一个很平实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成熟期还刚刚在探索阶段。”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动作巨星,做慈善,办企业似乎不是他的主业,不过李连杰对壹基金的热情丝毫没有让人觉得他是把它当作副业来看待的。有人问他,什么时候退居二线呢,他如是说:“从创新初期我已经有一个梦想,比如说三年到一个阶段,五年或者六年到第二个阶段,所以它必须去‘李连杰化’,必须从有李连杰的‘壹基金’变成没有李连杰的‘壹基金’,以及最后回交给社会专业人士来管理‘壹基金’。当那个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会逐步的退居二线。”
对于喜好转型的李连杰,有人又好奇了,如果他退出“壹基金”,又要去做什么呢?
李连杰的回答很简单:“我会再创业啊!我喜欢挑战自己。挑战自己的极限,已经思考了一年多了,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只不过去年开始重新拿到日程上。因为‘壹基金’逐渐在完善,团队可以独立运作,只是重大的事情要我出面来找一些要客服务,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我做。已经开始探索未来的创业,在第四次的创业挑战自己的程序当中,有结果的时候大家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