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
——季羡林
季老德高望重,同时也很具自知之明。他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绩、声誉日隆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天赋异才,而是自始至终保持一个谦逊的态度,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勤奋、机遇和天资的三重产物,并且非常强调勤奋和机遇的作用。
其实,自知之明本身也是成功者必备的一个要素。老子《道德经》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简单明白,人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但首先要全面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然后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扬长避短,战胜自身弱点,取得重大成就。所以,古人反复强调“自知之明”的可贵。
人是一个充满先天缺陷的生命个体,骄傲、盲目、膨胀,都可以导致自我迷失。所以我们在谈到“自知之明”时,常常强调认识自己短处和不足的重要性,认识与生俱来的缺点,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行动,对周围事物作出恰当判断。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能从中找到很多关于“自知之明”的情节。比如“蒋干盗书”中,蒋干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聪明,搞不清楚自己跟周瑜PK的重量级差别,结果被周郎耍得像个猴子一样,徒增笑柄;另外如杨修者,也是自以为天下第一聪明,情不自禁地就想对曹操的家事指点江山,结果落得“梦中被斩”的下场;还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者就是赵括之再生,自恃甚高,却是纸上谈兵,到底挂了自己的青春生命。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常常表现出自以为是的特性。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失败,如色厉内荏的袁绍、好大喜功的苻坚、骄傲自满的项羽,都是因为决策时缺乏必要的自知之明所致。要有自知之明,这是一个重要的失败者教训,同时也是成功者的金玉良言。
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好朋友以色列总统魏茨曼逝世,而在前一天,爱因斯坦就收到了以色列驻美大使转来的信件,该信件传达了一个无比重要的信息: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当时,接到信的爱因斯坦被同胞的好意所感动,但经过冷静分析之后,爱因斯坦还是决定谢绝这一美意。
很快一位记者电话采访爱因斯坦,问:“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的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
爱因斯坦回答:“不会,我当不了总统。”
记者不死心:“可是,总统并没有很多具体的事务要处理,这是个象征性的位置。教授先生,您是伟大的犹太人,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出任以色列总统,作为犹太民族的伟大象征,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爱因斯坦回答:“不,我无法胜任。”
爱因斯坦刚刚放下电话,驻美以色列大使的电话便接通了。大使说:“尊敬的教授先生,我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向您询问: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
爱因斯坦:“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一无所知。我这样的人,如何出任总理一职呢?请您替我向社会舆论解释一下。”
大使再次争取:“尊敬的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您应该对自己有信心。要知道,每一个以色列公民,或者说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此刻期待着您!”
“不,魏茨曼同我不一样。他能胜任,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