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们拥有太多了吗

斯波克教子宝典 作者:(美)本杰明·斯波克


 

许多美国孩子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私有财物。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婴儿床上就通常堆满了动物玩具,整个童年时代始终都伴随着玩具娃娃、推拉玩具、小四轮车、三轮车、玩具汽车、娃娃的成套服装、机器人、枪、留声机、桌上游戏、太空船、自行车、体育用具、收音机……可能在16岁生日时,还会得到一辆真正的小汽车作为礼物,或者用自己课余打零工挣的钱来买。

在巡回演讲中,我经常和某个家庭住在一起,并被分派住到孩子的房间。房间里有那么多的玩具,衣柜上、架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是,连我的洗漱包都没有地方放。壁橱里塞满了衣服,也没有地方挂我的夹克(我不是在抱怨,只是在发表一种看法)。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父母们可能会对这样的奢侈感到吃惊或被着实吓一跳。

从1620年起,人们离开自己的国家浪潮般移民到美国,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所有自己不曾拥有的有利条件,不仅仅是玩具,还有教育、好工作、信仰自由和尊严。

我并不只是在想玩具的事情,孩子们会沉迷于太多的衣服、太多的特权,太多父母付出的各种牺牲。这不仅是指东西或特权的数量或费用,更重要的是这些付出与父母期待之间的关系。有多少奉献是他们被孩子要求或请求去做的呢?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感激这份奉献,并且也显示出对这份奉献的愿望呢?

举个例子,当一个6岁的孩子想要一辆自行车时,我想,明智的父母不会马上出去给他买回来。可以告诉他自行车的价格,然后讨论以此作为他的生日礼物或是圣诞节、光明节礼物会更合适。如果距离这些日子还有好几个月,可以建议孩子积攒他的零花钱或是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他就能对这次大件购物支出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这种延迟满足和分担支出,在一些费用较高的消费需求上是明智之举,这会帮助孩子理解,钱并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这可以检验出他的购买渴望是强烈的还是一时心血来潮。这当然也会让他珍惜那些他参与付出的东西。

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总的来说,拥有很多私有财物的孩子不如那些拥有适度数量私有财物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因为这些东西来得太容易了,在有机会渴望之前,这些东西就已经到手了。更重要的是,拥有较少的玩具,孩子们会受到挑战而变得更有创造性,会思考新的玩法去丰富他们的游戏。比如,为娃娃赋予一个新角色、新情境,在孩子生活中的艰难时刻,像接种疫苗时、受到惩罚感到愤怒不满时,孩子会和娃娃一起克服困难。换句话说,孩子们给玩具赋予了非常多的意义。在我的头脑中有鲜明的对比,前者是几乎淹没在玩具之中的美国孩子,后者是我在一个文献影片中看到的贫穷国家的孩子,他在长时间地玩一个用木棍做成的娃娃,这是他唯一的玩具,他正想方设法用它来玩耍。

与此相反,偶尔会在儿童指导诊所看到另一种对比,父母们并不是真的那么爱他们的孩子,但是出于某些原因的内疚,他们以成堆的礼物来代替,试图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孩子既不会因为这些礼物而心生感激之情,也不会去玩它们。他们会忽视这些礼物,甚至虐待它们,因为他们感到这些礼物只是替代品,而他们真正想要的是爱。

缺乏父母的爱是罕见的,然而相当普遍的是父母过于溺爱,因为他们对于另外一些事情感到内疚。比如,他们并没有准备好怀这个孩子,曾希望自然流产。或者这个儿子让妈妈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小时候她经常欺负这个弟弟,因为看上去他好像比自己更受父母的喜爱。或者,父母都有全职工作,他们担心会失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另一些父母的溺爱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得到父母所拥有的一切,而且也得到父母渴望得到却没有得到的一切,还有一些父母害怕对孩子说“不”,怕被邻居或亲友认为小气,或者有的时候也会担心孩子指责他们缺乏关爱。

孩子们对父母内心的极轻微的内疚都特别敏感(事实上,他们对父母的大部分情绪都十分敏感),他们很难抗拒充分利用这种敏感的诱惑。所以,对父母他们有时候请求,有时候乞求,有时候撒娇,有时候讨价还价,或者有时候干脆下命令。如果发现这些方法奏效,他们就会坚持这样做,直到他们达到目的,或者直到父母坚决而自信地拒绝他们的要求。

这种情况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并不是让他们拥有了过多的财物和特权,而是他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可以通过恐吓、纠缠或不停地烦扰父母以达到目的,让父母给予自己超过父母意愿或不应该给予的东西。这就破坏了他们对父母和对自己的尊重。

这样的孩子可能发展出这样几种性格,他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变得爱狡辩、贪婪、以自我为中心、无礼、无视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当孩子发现他可以向父母施加压力,以满足自己的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时,这会让他们习惯性地产生负罪感和变得脾气暴躁。他们感觉到这是不对的,应该对父母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他们需要界限(正如我们都需要界限)。矛盾的结果是,他们进一步施压,潜意识中希望最终发现父母的一些底线。而当孩子被锁定在对父母要求过高的亲子关系中时,他们可能会失去全面充分发展自己独立性的机会,比如主动、勤奋、创造力和责任感。

随着他们渐渐长大,这些孩子与人愉快相处和与其他孩子共同游戏的能力也许会不再发展。当他们在学校里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时,渐渐感觉到自己不受欢迎。他们有可能变得聪明起来,认识到自己的自私,并作出调整,至少和自己的同龄人在一起时有所收敛,也有可能继续和同龄人对抗。

这对父母来说也很难过,当他们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无力抗拒时,他们在说“不”和妥协之间犹豫不决。哪个选择都不能让他们安心。他们说“不”之后,会因为觉得自己那么小气而心生自责;如果他们妥协了,又容易因为自己缺乏坚定信念、那么容易被打败而感到后悔和心生怨恨。

这种优柔寡断不仅损害了父母认识界限的能力,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动摇和破坏了整个亲子关系,剥夺了其中的快乐、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和家庭中应有的舒适自在。

这个话题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告诉父母应该给孩子买多少东西,因为每一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我是想帮助那些感觉到自己溺爱孩子的父母认识到,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健康的爱的方式,也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快乐。

父母如果足够幸运,不存在内疚自责或唯命是从的教养方式问题,就不需要假装严厉或为此纠结,他们只要对自己有清楚的了解就行。当孩子要求买些东西或请求某种特权时,他们并不是立即决定要不要答应,而是高高兴兴地向孩子解释,那个东西太贵了,除非把它当做一件生日或是节日礼物,或者除非孩子愿意用零花钱或做家务来承担一部分费用。

父母的愉快情绪和毫不犹豫给孩子的印象是:父母是认真的,而一个怒气冲冲的回答则表明父母内心已经在发生冲突。我相信大部分孩子能遵守那些父母真诚明确地认定为正确的事情,让他们吵闹和纠缠不休的是他们发现父母的迟疑不决和优柔寡断。

你会说,我通常都是犹豫不定的呀。但是,那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改变。首先你要试着找到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孩子表现出唯命是从或心存内疚,然后,不论你是否找到原因来解释这种情况,你都要练习果断而温和的定力。

当你翻开新的一页时,你不要期待情况马上变得完全不同,你必须接受逐渐的改善,伴随着时好时坏。甚至当你已经能很好地处理问题时,也不要期望孩子立刻会作出回应,他们暂时还会试图坚持原来的一直有效的施压方式,但是只要你坚持到底,他们会明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