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孙宏斌曾再次求救于“恩师”柳传志,联想也曾派人到顺驰各分公司考察,但最终还是婉拒。
2005年初,顺驰内部的混乱管理现象令孙宏斌不得不进行人事调整,让有财务专业背景的汪浩担任顺驰董事局主席,而他退居幕后。可毕竟积弊难返,顺驰盘根错节的问题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像柳传志一样,孙宏斌也十分重视人才,敢于破格提拔年轻人,顺驰少帅大多二十出头,但是盲目放权也导致项目成本核算不严谨,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情况比比皆是。于是,每当新项目交房时,总会有大量的项目经理在头一天撂挑子走人,因为交房时顺驰要重新核算成本,几乎没有哪个项目能丝毫不差地过关。
比这更可怕的是楼盘质量问题。在苏州凤凰城项目开盘的前一天,顺驰领导去视察时发现连地砖都没铺好,居然连夜找来300个民工抢铺完成,到最后没时间铺草皮,干脆直接扔到地上。为了快速拿到销售许可证,顺驰可以一周盖完一层楼,这完全是在透支企业的声誉。当2006年顺驰被贱卖的消息传出时,因房屋质量差、延期交房、面积缩水等问题而怒不可遏的业主们却齐声叫好,与媒体和业界的一片惋惜声形成巨大的反差。
此外,顺驰内部的腐败现象也十分严重。在南京项目中,竖立在高速公路旁的广告牌其他公司只需30万元,而顺驰却花了60万元,奇怪的是每位新领导上任后总会换不同的广告公司,其中的猫腻不得而知。曾有员工痛心疾首地说:“如果顺驰的腐败现象能减少一些,资金漏洞也就不会这么大了。”
不光是在南京,资金匮乏已成为顺驰各地分公司的共同难题。据苏州顺驰员工透露,2005年底整个苏州项目公司账上只剩16元,财务人员向项目总经理告急,后者只能双手一摊,有心无力。
由于顺驰长期拖欠建筑方的资金,导致后者无法给民工发工资,眼见年关将至,无钱回家过年的民工开始围攻顺驰在全国各地的办公地点。上海分公司在武夷路上的办公别墅遭攻击时,员工们只得从后门逃走。而在此前的11月,已经有1/5的员工因裁员而离开。2005年,顺驰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2006年3月,急于扭转败局的孙宏斌重新担任顺驰董事局主席,奋力作最后一搏。他陆续撤掉一些分公司,将部分项目转让给合作伙伴,迅速收缩战线。到7月,孙宏斌将家产拿出来陆续垫付后,顺驰仍然急需5亿到6亿元的运转资金,而负债更是高达30多亿元,当初遍布全国的项目如今已无房可卖。在弹尽粮绝之际,孙宏斌某张信用卡上的余额竟不足百元。
山穷水尽之时,几近绝望的孙宏斌只得忍痛割爱,将花费12年心血打造的顺驰卖给他人。2006年9月,香港路劲基建公司以亿元的价格购得顺驰55%的股权,4个月之后的2007年1月26日,路劲基建再次宣布收购孙宏斌手中的剩余股权,总共握有顺驰947%的股权,孙宏斌由此彻底失去对顺驰的控制权。
外界普遍认为,这个价格低廉得不可思议,路劲基建“买了个便宜货”。至此,顺驰将不再归“孙氏”,轰动一时的地产神话也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