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方说词】

大逆转:大败局之后的复活密码 作者:陈润


悲情孙宏斌

融创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确实扬弃了顺驰的弱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证券市场上也就乏人问津。

孙宏斌又被命运无情地捉弄了。12月18日,本应是孙宏斌的融创登陆香港联交所的日子。但是风云突变,却在14日宣布暂停上市。

这次上市夭折不过是孙宏斌跌宕人生的又一个起伏。10年前,清华高才生孙宏斌在联想经历火箭式升职后,凄惨入狱;6年前,豪情万丈的“地产黑马”顺驰横空出世,但是几年内两次上市遇挫;3年前,顺驰资金链断裂,孙宏斌不得不将公司廉价转手。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是格鲁夫说的,但它在中国的实践几乎由孙宏斌一个人就完成了。

2003年,顺驰开始全国扩张的第一年,孙宏斌在全国各地疯狂“掠夺”土地,打破了房地产这个竞争非常不充分的行业的均衡和平静。

万科有高管在与顺驰竞拍土地失利后黯然泪下,被“侵犯”得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开发商,河北卓达集团杨卓舒亲笔撰文“致业界倡议书”,以表达对顺驰的不满。

孙宏斌的张狂底下是他的逻辑:“果断拿地、迅速开发、快速周转”,然后进入下一轮;当然,盘子做大之后,还有更现实的结果: 快速上市。

可惜,好景不长。高速前进的顺驰没有坚持太久,资金链断裂,管理失控,香港上市杳无音信,私募在最后一刻签字前撤走,孙宏斌对顺驰战略的偏执这回救不了他了。2006年9月,香港路劲基建以不超过亿元的总代价获得了孙宏斌12年的心血。

经常有人会感慨,如果孙宏斌再坚持一下,他所预见的土地价值马上就会超额兑现。不错,孙宏斌创造出的“地王”概念在顺驰易主后成为地产行业的常用词,土地价格狂飙猛进。顺驰曾经拥有的烫手山芋一样的土地,简直是一夜之间价值连城。

商场没有如果,人生也没有如果。当然,你也可以说孙宏斌不够运气,近年来比顺驰扩张更快的、负债率更高的恒大地产,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在香港成功上市,其董事长随即成为中国首富。

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

香港路劲在接手顺驰后,集团董事局主席单伟豹这样评价顺驰: 顺驰最糟糕的不在资金链,而在管理。

聪明的孙宏斌怎么意识不到这些?只是偏执地认为他能扛住这一切。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顺驰已经有意识地开始放慢节奏,通过与大公司合作拿地的开发方式来减轻资本压力,并开始收拢区域公司的权力。虽然这些努力在顺驰身上已经为时已晚,但是,孙宏斌还有机会去修正自己。

在顺驰开始全国扩张的2003年,孙宏斌成立了另外一家地产公司——融创。没有人知道这家定位、战略与顺驰并无太大区别的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什么,但是等到顺驰易主的时候,孙宏斌好歹有了一个韬光养晦、东山再起的平台。

吸取了顺驰的教训,融创在扩张上显得非常谨慎。公司一直坚持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小规模开发,一直到2007年底,融创才在长三角地区拿下了无锡天鹅湖、理想城市和苏州春申相郡等项目的开发管理权。截至2009年9月30日,融创已开发11个项目,但多数项目都是采取了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的形式,而且融创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没错,这也是在顺驰那里积累的经验。或许这次孙宏斌真的很希望投资者看到他已经吸取了顺驰的经验教训。融创的上市卖点定位在“低负债率”,显示出企业领袖已然不再是那个大大咧咧盲目追求速度的老孙了。

比融创的“进步”更为明显的,是孙宏斌的风格大变。从顺驰到融创,他迅速完成了从张扬到低调的风格转变。

孙宏斌或许接受了顺驰的教训,提出“低负债率”作为融创的卖点。但是,如今这已不能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亮点,而是要看它能否在重要地区取得稀缺的土地资源。似曾相识吗?是的,这正是以前顺驰的最大卖点。

(2010年4月16日《东方企业家》,作者: 任负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