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信自己,才能把握命运(下)

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 作者:李晓鹏


(1)对自己说一些鼓舞的话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在他的名著《铸就赢家的心理品质》中写道:

提高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平时的优点大声地复述给自己听。对自己性格中的长处、出色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并把这些评价贯注到自己的大脑里。这种评价带给你的印象越强烈,你那潜在的自我越会被发掘出来。

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

“我行”;

“我正期待着……”;

“这次要干得漂亮”;

“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

他自言自语,是为了勉励和激发自己。而失败者则不然,他们情绪低落,思想就变得很消极,语言也立即变得微弱,他们会说:

“我嘛,本来就不行”;

“我压根就不成器”;

“那时候本应该……”;

“那次要是那样,说不定……”等。

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总有一个习惯,每当碰到我做不出来的题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这么难的题目,连我都做不出来,别人自然更做不出来,不用害怕。”遇到难题花了很多时间才做出来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这么难的题目,居然被我做出来了,这么巧妙的方法别人肯定想不到,嗯,这下又比别人多拿了十多分。”遇到很简单的题目,很快做出来了,我就想:“哎呀,这么简单,看来这次考试我是非考高分不可了。”总之,每做一道题,我就这样从各个方面鼓舞自己,这样,一张卷子做下来,不论难易,我都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2)将失败归咎于客观原因,成功归功于主观原因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专家马丁·塞利格曼在对一个大城市的保险推销员进行长期调查后发现,在工龄较长的推销者中,积极思考者比消极思考者要多推销37%的保险,而在新雇佣的推销员中,乐观主义者则多推销了20%。

塞利格曼指出,乐观主义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的“解释方式”。出了问题之后,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自责。他说:“我不善于做这件事,我总是失败。”乐观主义者则寻找漏洞,他责怪天气、抱怨电话线路、甚至责怪别人。他认为,是那个客户当时情绪不好。当一切顺利的时候,乐观主义者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悲观主义者则认为这是出于侥幸。

如果你一直成绩都不错,而是某一次考试考差了,固然需要找点主观原因来寻求改进,但是也不妨找点客观原因来鼓舞自己,比如“考试前的晚上隔壁打麻将声音太吵,没有睡好。”“天气不好,影响了心情。”甚至还可以抱怨一下老师出的题目太变态,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的基础知识很扎实,如果他真的按照教学大纲出题,我肯定会考的不错的。”

(3)尽量避免用消极或否定的词语

法国医学家埃米尔·库恩博士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少说带有负面因素的措辞,尽量减少负面措辞对自我的刺激,可以有助于治疗各种疾病。比如说:“痛苦消失、痛苦消失、痛苦消失”,则比不上说:“痛苦消失、消失、消失。”因为前一句说了三遍“痛苦”,而每一次都可以使病人联想起痛苦,从而加重心理负担,而后者则只说一遍,而后面又连说三个“消失”,这样说完,就感到病完全好了一样。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曾经用上万种材料做灯丝,但都没有成功。曾经有人这样问他:“你已经失败了一万次,你打算怎么办?”爱迪生说道:“我并没有失败一万次,我只是发现了有一万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拒绝不停地自我抱怨,试着将所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都改成肯定句,这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一点一滴地赋予你积极思考的习惯。

(4)对于实在无法派遣的消极心理,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很有意思:林黛玉和史湘云闹了点小矛盾,贾宝玉想在她们中间调停调停,不料两头不讨好,碰了一鼻子灰回来,自己在家生闷气。细想自己原为她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料并未调和成功,反落了两处的贬谤。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越想越无趣,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到书桌旁,填了一首《寄生草》云:

“无我原非你,从她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

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为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写完之后,“自己又念了一遍,觉得无挂碍,心中自得,便上床睡了。”

——有人喜欢把消极的心理向朋友倾诉,这固然是个好办法,但往往是朋友虽多、知音难觅,而且也不能总在身边随时听你倾诉,所以不妨向贾宝玉学习,把实在难以摆脱的消极心理写下来,自己看上两三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这个办法我自己试过很多次,感觉确实很奇怪的,有些消极的想法一旦形成,就总是不停地在你的脑海中盘旋,驱之不去,站着、坐着、走着都在不停地想,但是一旦你把它写在纸上,自己反复地看上一看,反倒觉得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也就不怎么去想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