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症状。事实上,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尽管专家医师的最终诊断还没有下来,但我知道,我肯定是得了什么大病了,也许是癌。反正是不治之症,我害怕极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害怕”,是很正常的。可是,“害怕”这种情绪之所以会出现,说到底,还是因为你过于关注外部世界,而不是你的内心。
当健康受到侵蚀,甚至面临生命威胁之时,是我们内心最慌乱无助的时候。人们往往轻易地就忘记了内心的声音,开始向外界寻求各种各样的帮助。现在市面上有无以数计的治疗方法,你可以断食,也可以不停地吃药片。反正,如果你不想闲着,有的是医生来给你做各种康复治疗。而我们要你做的可能恰好相反,我们希望你能审视内心,去寻找康复的力量。
人在这个时候很喜欢找“后悔药”吃,生病的人总是反省:“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或者“如果我能……现在也许就会……”可这样的自怨自艾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首先,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后悔药”可吃;其次,“后悔药”不能挽救你的病情。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健康,是完整的生命,是美好的生活,对吧?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些,那么静下来,想想自己的内心究竟要的是什么。如果你发现后悔并不是内心真正需要的,你就知道,你已偏离内心有多远。只有接受内心真正的渴望,你才可能重获新生。
在我们开始深入探讨这个实例之时,我们希望你能明白,即便是“治疗”这个想法,也是逆流的,因为其中暗含战胜疾病的意思。现在,你可以仔细体会一下“与疾病作斗争”和“接受健康”这两种心态的区别。
当我们的健康受到了威胁,经常有这样的想法,你可以体会这些心态是顺流还是逆流。
这个诊断真的很可怕。(逆流)
我应该好好地照顾自己,注意健康,哎,可惜现在已经晚了。(逆流)
这种病是会遗传的。(逆流)
即使能治好,治疗的过程肯定也非常痛苦。(逆流)
我怎么就得了这种病呢?(逆流)
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让我得这种病?(逆流)
读到类似这样的想法,你能很容易地体会到,它充满了抗拒。但是,请再看看下面这些常见的想法:
我一定能战胜病魔。
我不能让这场病影响我的生活,更不能让它成为我生活的主色调。
我还不想死。
我一定会战胜它。
我们想要你明白,这些也都是逆流、抗拒的想法。因为以上的话仍然在述说你不想要的各种状况,于是,你的振动频率便与你不想要的情况契合。你能说出这些话,说明你已经忘记在生病的日子里,自己早就发出想要身体康复的愿望振动;在健康已经改善的地方,你的内心在召唤你,这才是生命之流应该流向的地方。你想要走出困境的信念,反而让自己禁锢在逆流状态之中,与健康渐行渐远。
现在,再看看下面这些想法给你的感受:
这个诊断让我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其实,我内心的力量已经从原来的残缺状态,恢复到现在的完整态。
看,我的内心其实已经痊愈了。
我要继续努力,得到更多的健康和快乐。
从磁场力量上讲,我现在的磁场其实很强大,我会吸引到很多的“健康电波”。
吸引力法则会起作用的,它会让更多的好事发生在我身上,包括健康。
没有任何行动能比我内心力量的觉醒和完整更有用。
我没有必要觉得痛苦无助。
我的内心力量是战无不胜的。
这些都是顺流的心态。现在,花一点时间,体验一下顺流心态带来的轻松自在的感觉。
当你感到如释重负之时,抗拒的阻力自然减小;当你渐渐不再抗拒,自然而然就会向着渴望的方向滑行。你虽然不会立即恢复健康,却也不要紧,因为你已经发现了接受健康的秘诀,不再一时冲动去抗拒它。过不多时,你必可康复如初。
只要你不断引导自己顺流而思,过不多久,自然成为习惯。起初,你可以不时感受一下顺流而思带来的轻松感觉,慢慢地,这种感觉会不断延续,最终会瓜熟蒂落,心想事成。疾病是吸引力法则对抗拒心态的回应;健康是吸引力法则对顺流心态的回应。
◎还要多久我才能完全痊愈呢◎
问题:“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身体好转呢?什么时候,医生才能诊断出好的结果呢?”
我们明白,在面对令人恐惧的诊断结果时,你会急于找到解决的出口。但是,这种疑问却是逆流的心态,而且,说明你对于生命之流的力量一无所知,看不清它流转的方向,也不知道它能带领你找到解决的方法。当你问:“我还要等多久才能好转?”其实是在问:“我还要在自己不想要的境况中待多久?”表面上看,似乎这两句话没什么差别,但是,我们可以保证,它们在振动频率上有巨大的差别。
要判断自己所想是逆流还是顺流,惟一的分辨方法是:你是否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
我什么时候才能看见我身体上的确实改善呢?(逆流)
这句话让你舒服吗?不会吧。它只会让你产生更多的疑问,然后带来更多的焦虑。现在,试着换个角度,想想能让你放轻松的事情:
身体好转不是人为能控制的,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顺流)
我最终还是能恢复健康的。(顺流)
你看,这两句话尽管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你可能也不是笃信不疑,但是,你是否觉得,当你更专注的时候,自己感觉就会轻松许多?虽然这种想法不能奇迹般地立竿见影,但是,你却从心理上不再抗拒,能够让它顺其自然。
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有突如其来的状况发生。比如你也许会观察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有人跟你说些不顺心的话;或者突发奇想,便再度让自己进入逆流状态。其实,对于你来说,这已无关紧要,因为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处于生命之流的哪个阶段,只要你稍加努力,就能卸掉逆流的心态,转成令自己身心愉快的思考方式。
比如,你无意中看到一个人正遭受重疾的折磨,痛不欲生,恰好这个人身上的种种症状跟你很相似——当然,很明显,他的病要比你现在的病重很多。这时,你会觉得十分害怕,还会想:“天啊,可别让我落到这种地步。”
但是,这个时候,这个想法已经不是你的着眼点,你所关注的是自己真正的感受。那么,现在,你可以想一些令自己感觉愉悦、解脱的事,而不是“天啊,可别让我落到这种地步”这种所有人听了都会精神为之一紧的话。
希望我以后不要像他那样。(逆流)
我对那个人的具体病情一无所知。(顺流)
虽然他看起来很痛苦,说不定比起一个月以前的状况,他已经好转很多了。(顺流)
我不知道是什么心态使得他今天如此痛苦。(顺流)
他的病是他的病,我的病是我的病,这是两码事。(顺流)
我不应该自己给自己添堵,一切都还没发生,不是吗?(顺流)
我还是管好自己的事吧,比如从现在开始注意身体。(顺流)
当然,你也不是要追求开悟的境界,只需稍微改善自己的感觉和心态就好。每天,在你经历纷繁复杂的事物时,只要切实体会内心感受,坚定不移地向顺流靠近,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内心真正所需。于是,健康也会随之而来。
着眼于改善情绪,就是为改善健康状态提供振动基础。若你在“自己何时才能好转,怎样才能好转”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就是在拒绝恢复健康。因为你执著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在你的振动中,就会产生逆反的抗拒力。总之,尽管你不能立即恢复身体健康,却能使精神状态、情绪心态好转,这些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