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这些信息都是具体的,要么是关于某些特殊的人或产品,要么就是与特定的时间、地点、具体的价值比较(这个比那个要好)和数量(多少,够不够)有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平时的积累,护卫者才能在有需要时轻松地联想和使用这些信息,而这正是为何护卫者可以在谈话时做到游刃有余,而其他三种人却往往很难做到的原因。
除了易于联想和比较,正统也是护卫者语言的一大特色。说话时,SJ型人总是格外谨慎,尽可能避免使用那些装腔作势或不切实际的语言。所以,在语言的选择上,他们会倾向于较为传统的词汇与表达方式,并且常常会“引经据典”,说出一些古语、谚语和警句(尤其是在谈论价值和数量时)。例如,“省一文就是赚一文”,“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以及“富则奢,穷则饿”,等等。此外,护卫者还常常会使用一些带有浓郁家乡特色的话语。例如,在农村长大的哈里·杜鲁门就常常把自己当成是个乡下孩子,而他的谈吐当中也经常会流露出浓重的乡土气息。1945年,弗兰克林·罗斯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与世长辞。这时,杜鲁门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美国总统,此后,他对记者说,他感到“一大捆干草”重重地落在了自己身上。历史已经证明,精力充沛的杜鲁门完全能够胜任总统一职。事实上,巨大的职责压力不仅没有压垮他,反而成了他汲取旺盛活力的源泉。他用一种典型的护卫者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满足感。他承认,总统“是一项夜以继日的工作”,不过,这种“辗转于你我以及门柱之间的工作却的确让他爱不释手”。
除此以外,护卫者的话语中还常常充满了告诫之意。SJ型人会倾向于警告他人注意任何可能的危险--无论危险伤害的是他们,还是其他人,“小心,不要伤到自己。”他们也会提醒他人,违反道德原则同样会带来危险--“这样做不对。”当他人对自己的警告置之不理时,护卫者往往会斥责或指责那些不守规矩的人。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人这样做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循规蹈矩的他们不会让任何人过多地偏离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