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流水,不断冲刷你的心灵,不断给你以刺激。当你不断回应时,日久天长的关注亦会激活自身的振动,大部分人未必知晓宇宙是振动之存在,人类亦是振动之生命,更不理解现实与振动的关联。因此,大部分人从未想过控制自己的思想。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事无巨细的关注只会加速人们的衰老。实际上,将所有想法整理有序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幸运的是,你无须亲历亲为,吸引力法则将会帮你搞定。
世间万事万物莫不有其意识。意识即振动和能量,意识皆能集中(至小者如阿巴米虫亦可)。意识都有其各自的经历,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偏好。
如有所求,必有所应。身处逆境之中,个人偏好得以不断从意识中涌出。当生活的苦难孕育了个人的愿望时,振动亦由此而生,内在我、本源、宇宙都会一一回应。
能与你的新愿望匹配吗?
当精神的你接受请求后,必会一直关注内心愿望。内在我会立即与新愿望的振动相配合,不断接收相应讯息。物质的你未必能够契合新愿望,因为此愿望自困境中产生,但你的念头依然驳杂不纯。
当新愿望产生时,内在我(它与新愿望立即契合)与物质我(它依然发出混杂的振动)之间存在着矛盾。你的工作则是纯化你的振动,令其不断与新愿望符合。这也正是情感引导系统的用武之地,因为你的情绪恰是振动契合与否的指南针。
例如,你和某人正谈得起劲,而他恰好忙得很,并不愿意和你闲聊,也许他会粗暴地打断谈话。这一经历便会令你产生不满,即使你没有说出,在心里,你也是希望能够受到更尊敬地对待的。当这一不满产生时,内在我会立即与之契合,而你却未必能够找到这一契合。那人的态度、行为依然令你恼火,你的振动混杂着不同的情感。你没有与新愿望一致,而你的内在我却已经与其相契合了。
如果你对自己的感触十分敏感,你就会明白两种振动之间的混乱。实际上,这正是情绪的含义所在:好心情正是振动契合的表现,坏心情则是振动疏离的表现。
再比如:在整理邮件时,你发现了好几份账单,加起来一算,发现自己入不敷出了。此刻,对金钱的渴望必然出现,你的内在我也会立即与之契合;然而,你却继续对着账单发愁,懊恼不已,“我现在连钱都还不起了”。你不住地抱怨,此时,你就未与新愿望保持一致。
你的坏心情(担忧、愤怒、沮丧)就是疏离本源的表现。
无论是关于什么主题的愿望,只要振动之间存在差异,就没有一个能变成现实。在它们出现之前,你必须与内心真正的愿望取得振动契合。
我们将情绪视为你的情感引导系统的指南针,因为它能帮你更好地认识愿望与现实之间的振动差异。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无须对别人的看法、别人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现在的生活顾虑重重,对于实现愿望来说,这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只有现实与愿望之间的振动差距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