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世界上最有效的

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 作者:李晓鹏


这就叫找规律,也就是这首词它的内在结构。我们把规律找到了,还可以画一幅图给你看,你看这不就清楚了?"

李大鹏一边说着一边用彩色水笔在白板上把刚才说的意思,用框架图的形式给画出来了。

"你看,有了这幅图,这首词基本上也就背下来了。不仅背得快,而且还很不容易忘记。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让你在背诵的同时,对这首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用这种方式背诵文章,不知比一味的死记硬背强多少。我们记忆东西,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果有什么知识觉得总是记不住,或者勉强记住了也很容易忘,首先要检查的是自己有没有彻底理解,有没有找到它的规律,而不是责怪自己的记忆力。"

"哎呀,知道了。你已经说过很多遍了。"

"呵呵,多说几遍给你加强印象嘛。诗词的例子还可以随便举,都是这个套路。接下来我给你举个现代文的例子。我前面不是说了吗,我靠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面的好文段,迅速提高了作文写作水平,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作文分数提高了10分。今天我就给你找个里面的文段做例子来背。不过我先提醒你,我只是举例。你可别忘了我上次讲的第一原则,背诵名篇一定要凭--凭--凭什么?"

"凭感觉!"

"对,看来你记性还不错嘛。别傻了吧唧的因为我背过余秋雨就一定要跟着我背--我只是给你做示范怎么背。以后自己背诵名篇,关键还是一定要找自己喜欢并且能够彻底理解的文段来背诵才最有效果。"

李大鹏一边说着一边从自己的包里抽出一张A4的白纸:"这个太长,白板上没法写,我打印出来给你看着,我给你讲怎么背。这是余秋雨《阳关雪》的开头三段,我当年在高考前背过的文段中就有它们。你先看看。"

3.3记忆方法实战教学2: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