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对挑战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作者:于智博


 

在国内生活了16年,有那么多关心我的长辈们。爷爷奶奶每天生活起居的照应,爸爸妈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就像是家常便饭,渐渐地我习以为常,视为理所当然了。但是,忽然来到美国留学,只身他乡,离开长辈们的“手心儿”,独享自由,发现并非轻松和一帆风顺的。

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上一下进入了需要全部自理的状态,语言关也必须独自面对,在国内学习的内容与这里有很多差异,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感等等,一下迎面而来。面对这个崭新的人生舞台,我就必须正视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逃避是没有出路的。失败没有关系,只要不懈努力,就能进步。我不断激励自己:我要如鹰展翅上腾,逆风而上,自由高飞! 

语言关是我面临的第一关。在刚来美国的头三个星期,我发现自己原来的英语底子很有限,一下子全面与同学和老师们交流,我感到很吃力。我清醒地知道,倘若我无法和美国老师、同学们广泛交流,语言难关不能突破,那么我的留学时间将会被迫拖长。这不仅影响我的毕业时间,也将花费父母更多的辛苦钱。作为一个男性,早晚要迈向独立,走向社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只有敢于面对挑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成长得更快,才能飞得更高。于是我紧紧抓住了当时唯一能克服困难的渠道——一刻不停地与美国同学交流,练习我的英语,直到我或他们累了为止。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英语突飞猛进,对美国文化更加了解,并且也更加融入这个新环境了。

学习有节制的生活是我面对的另一个挑战。在家里,长辈们总在我耳边唠叨着,督促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时甚至令我感到厌烦。到了美国,完全独立了,却发现有节制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就拿花钱来说,我的家教很严,长辈们从来不会在这方面任我随心所欲。很多人脑海里对小留学生的印象就是家里特有钱、学习特不好的那种现代版“八旗子弟”。我不否认存在“八旗子弟”现象,但像我这样家境一般的很多,起码我自己应该不属于这类。

初到美国,我的吃、住、学都已经交过费用,一切由学校妥善安排。我随身带有父母给的一千美元,也可谓有钱族了。但我明白:我是来求学的,不是来享乐的阔家子弟。我必须克服物质诱惑,因为父母给我的钱,都是他们用血汗挣来的,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挥霍。

过有节制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是一个负责任的男性应该具备的素质。我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在美国第一年没有去过一次饭馆,并且在那一年里我居然没买过一瓶汽水。每当我从学校的自动售卖机旁走过,那五颜六色的广告便向我发出诱惑,但我成功地战胜了诱惑!当然,节约并不代表抠门儿。在和同学们一起去电影院时,我会很慷慨地请他们吃爆米花,自己也买上一大杯可乐,然后美美地在立体音响的环绕中享受刚登场的“年度大片”。花钱要有分寸,该花的一定不能省,用不着的就没必要浪费。

留学海外,困难还会出现在很多地方,尤其对小留学生会相当不易。想家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对我当时再恰当不过的形容了。那年春节联欢晚会,家家团圆闹新春时,我给妈妈打电话拜年。当时聊着聊着,积聚在心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喷涌出来,竟忍不住哭了。后来,我每星期都与爸爸、妈妈、奶奶通电话,而且时常有信件往来。他们是我最亲爱的人,是一直给予我巨大鼓励和支持的坚实后盾。他们爱的关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

除了家人的支持,学校老师、同学家长也常常请我去他们家做客,有时是共度周末,有时是共进晚餐,有时是户外郊游,活动丰富多彩。他们对我的关心和接纳,在很大程度减少了我的孤独感。

当我面对各样挑战时,想想这些关心我,不断向我伸出关爱之手的亲人、老师和同学家长们,我没有理由退缩。我发自内心地憋足了劲儿,希望更加努力,回报他们对我的关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