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我”的焦虑(16)

群氓时代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头人,马尔库塞是现代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一代宗师。他所概括出的“单向度的人”,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象征之一。

所谓“单向度的人”,即是指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丧失了否定和批判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沉溺于物质的舒适,不会去思考如何超越和改变自己的生活。因为,当代社会,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使得某种新型极权社会得以产生,人们心中固有的反抗、否定、批判的能力,在这样的社会中几乎完全被压制,社会,也自然成为“单向度”的社会。

从某种表面的现象看,无论是美国的黑人、东莞的工厂主、英国的金融家,还是曼谷的白领阶层,似乎都能拥有类似的生活,都能享受到汽车的便利,都能去“别处”去看风景旅游。乍看上去,昔日的高层文化和底层文化的分界线几乎全部泯除——所有这些,都要拜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的极大丰富所赐。人们的全部私人空间,都被电视、电脑、电台、电影以及各种媒体软性地强硬地加以灌输,似乎人人都不必为生计发太大的愁。科技是那样日新月异,人们处于某种特别舒服的状态,甚至连战争中的杀人也像电子游戏那样轻松——在几千公里以外,按下导弹的发射按钮,敌人蜷缩隐藏的坚固堡垒便灰飞烟灭……

如此“美好的生活”的虚幻下,反叛和反抗确实让人觉得触目惊心,难以忍受。但是,在大规模、集团性流水线生产的今天,人类的精神病症日益严重。沃克在他《关于自动化的工厂》一书中就说:

“……最重要的是,我们处在‘东西‘的支配中。”也就是说,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我们都是在机械、电脑的奴役状态下活着,这种无法言表的压迫,不仅仅奴役我们的身体,还同时压制我们的精神,包括我们的心灵。因为,作为一种工具状态的存在,就是受奴役的最纯粹的形式!

所以,在看似高速度几何飞跃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昔日具有真正高贵性质的东西正日趋凋零殆尽——比如浪漫的不顾一切的爱情、具有悲剧色彩的勇敢献身、怜悯的人道主义、无所畏惧的骑士精神、独立不羁的人格,等等,都堕落或者消失了,甚至成为今天的笑柄。

今天,几乎所有的价值,都成为“交换价值”,而并非本来的价值。

在我们东西方所有的地带,“秩序和稳定”的呼吁超越了一切,即使年轻人的“垮掉”或者是离群索居,也是一种病态的、做作的、目的是让人感觉奇怪而吸引注意力的噱头——所有的目的,都是换来更能让人心满意足的物质生活。

在每天都幻想着科技能让明天的生活更舒适、更快捷的社会中,心灵的超越和自我解放,似乎那样渺茫。这个时代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桎梏,但我们的物质如此丰富,生活方式如此类似,衣食住行如此舒服。

世界如此“平”,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打破这种单向度的平淡和乏味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