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言谈话语中的识人读心之道(8)

瞬间识人读心术 作者:刘丰


语言是在生活中正常人之间相互交流,传达各种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所表达的意思是通过人们对发音器官的有意识控制和使?而体现出来的。这种有意识的控制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对象便是说话者的声和气,因此,通过人说话的声和气可以透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品德思想与性格特征,因而人的声气也常被称作“生命的话外音”。

人的声音各有不同:有的宏亮,有的沙哑,有的尖细,有的粗重。有的薄如金属之音,有的厚重如皮鼓之声,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盘、字正腔圆,有的闷哼如骆驼喘叫。有的人身材矮小,但声音却非常宏亮;有的人高大魁梧,说话却细声细气,有气无力。从人说话音调的异同上,我们也可以据此知道其为人和心理状态。

古人就很善于对人的音调特征?以归纳总结,得出了以声辨人的规律。有这么一个故事,郑子产一次外出巡察,突然听到山那边传来妇女的悲恸哭声。随从们皆面视子产,等候他的命令,准备救助,不料子产却下令他们立刻拘捕那名妇人。随从不解,却不敢多言,遵令而行,逮捕了那位女子,当时她正在丈夫新坟前面哀哭亡夫。郑子产解释说,那妇人的哭声,没有哀恸之情,反有恐惧之意,故疑其中有诈。审问的结果,果然是妇女与人通奸,谋害亲夫之故。这就是郑子产的闻声辨人之术。

郑子产闻声辨人之术已是很高明了。但孔子深谙此道似乎比郑子产还高出一筹。虽然孔子讲过“以貌?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但他在凭外貌、声色取人的方面,实在是有过人的才能。

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在去往齐国的途中听到一个人非常哀切的哭声,他对左右讲:“此哭哀则哀矣,然非哀者之哀也。”找到那个哀哭的人之后,才知道他叫丘吾子。问其痛哭的原因,丘吾子说:“吾少时喜学,周游天下,竟不能为双亲送终,此一大失也。吾为齐之臣子数年,齐君骄横奢侈,失天下人心,吾数次劝谏不能成功,此二失也。吾生平交友无数,深情厚谊,然后俱绝矣,此三失也。吾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为人友不诚,还有何颜面立在?上?”遂投水而亡。丘吾子的三悔痛哭,是今天社会中再难重现的古士高风,而孔子能听音辨人心之事,亦非常人之资赋也,所以流传后世。

上面所述的两个故事,皆是以声音来辨别一个人的心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逸周书?视听篇》曾有这样的记载: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很不顺耳;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内心宽宏的人,说话声音温柔和缓,如细水常流般,舒畅自然。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不同的声音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总结起来也有这样几种类型:讲话速度快的人朝气蓬勃,活力十足,性格外向;说话时带尾音的人,精神高昂,有点女性化,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声音低而粗的人较有作为,思想也较为现实,或许也可以说是比较成熟,适应力强;声音宏亮宽厚的人精力充沛,具有领导者的气质,有荣誉感,有情趣,有热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