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节:逻辑思维(12)

每天懂一点实用心理学 作者:江乐兴


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具备一些归纳思维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处理一些事情。

启示1:睡觉时眼珠在转就是在做梦

马克思认为,事物都具有特殊性与普遍性,一个事物有同一类事物的特征,一类事物也必然有具体某一个事物的特设特征。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从部分推导整体,从特定事例推导一般事例。

有一次,奥地利医生彼得在看儿子睡觉,他忽然发现儿子的眼珠子不停地转来转去。他连忙奇怪地叫醒了儿子,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自己刚才正做着一个梦。

彼得忍不住想,眼珠子转动是不是与做梦有关呢?

于是,他开始从自己的儿子开始观察。每当儿子睡觉时,他就守在儿子旁边。一旦发现儿子的眼珠子转动,他就叫醒儿子,儿子总是告诉他自己做了一个梦。

后来彼得又开始仔细地观察他的妻子,发现也是这样。他又观察邻居和他的病人,发现都有同样的情况。因此,彼得便写出一篇论文,说如果一个人在睡觉时转动眼珠,就表明睡者在做梦。

他的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后来人们对于人们做梦的次数和做梦的长短的判断,对于梦的生理学的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用这种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今天用脑电波的测试数据是相一致的。

"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这个结论就是这位奥地利医生在分别观察了儿子、妻子、邻居及病人等个别现象后归纳分析得出来的:

儿子睡觉时,如果眼珠子转动,就是在做梦;

妻子睡觉时,如果眼珠子转动,就是在做梦;

邻居睡觉时,如果眼珠子转动,就是在做梦;

病人睡觉时,如果眼珠子转动,就是在做梦;

……

所以人睡觉时,如果眼珠子转动,就表明睡者在做梦。

在这个过程中,"儿子""妻子""邻居""病人"等人的情况都是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事例,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这个结论就是通过对这些个别的特殊的事例的总结得出的同一类事物的一般结论。这种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上的应用非常普遍,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启示2:喜欢被赞美是人之常情

赞美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的交际手段,一种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是通过对他人的优点作肯定和积极的反应,可使交流双方之间发生良性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沟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本性中都有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的需要。

有一个人要离开京城到外地上任。临行前,他去向恩师辞别。

恩师问他说:"外地不比京城,在外地做事很不容易,你做好准备了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