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再富不能富了他(2)

培养20年后最棒的男孩 作者:云晓


相信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男孩说这样的话,“学习有什么用,反正我爸已经为我准备好了房子,我今后的一生都不用愁吃穿了”,毋庸置疑,这样的话几乎都是出自那些“富二代”之口。但现实的问题是,大多数家长还没有条件让孩子成为“富二代”,即使是家长有大量的财产,谁又能保证它不会被儿子败光呢?发生在邻居家的悲剧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非常富裕了,家长们在孩子身上更是舍得大把大把地花钱,但在很多时候,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无意间所表现出来的“露富”行为却常常会对男孩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博博5岁那会儿,有一次带他逛商场时我们给他买了个玩具小汽车,回家的路上,小家伙像是想到什么似的仰着小脸问我们:“咱们家很有钱吗?”孩子的这个问题令我们这些大人很诧异,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难道是我们平时的消费行为让他产生了“家里很有钱”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告诉他家里很有钱?不行,这种来自于家境的优越感会使他失去进取的动力;告诉他家里很穷?也不行,这会令他在小伙伴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还会演变成自卑心理。

思考了好一会儿,我才认真地对博博说,我们家不是没钱,但也不是很有钱,与那些没有钱的家庭比,我们是富裕的,但与那些很有钱的家庭比,我们又是远远不及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才会使生活越过越好。

博博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着我,我不知道小小的他是否能够听得明白,但我坚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在以前的年代,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我们提倡“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时代不同了,家长们的观念也应该跟着变化,生活越来越富裕了,但再富也不能富了儿子。过于富足的生活只会使他不思进取,进而沦落入地地道道的“啃老族”。

因此,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们才对金钱教育提起足够的重视,并开始在博博身上实施这种教育。我们一直向他传达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观念,目的就是既不会使他自卑,又不会让他失去进取的动力。当然,在向他传达这种观念时,我们一直在运用这样一个技巧,先说“比下有余”,再说“比上不足”。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儿不嫌家穷”,但对于现在这些年龄较小的男孩来说,有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富裕一些的家庭里呢?告诉他们“我们的家境要比穷人好很多”,这会使他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能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很幸运也很幸福。然后再告诉他们“我们的家境只能算作中等,我们的生活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男孩改变现状的欲望,从而使他的进取心越来越强烈。

很多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在平坦路段,就是因为人们对隐性的风险往往更疏于防范。很多富裕家庭往往认为给孩子多买个玩具或多买辆车不会影响家庭财务状况,但“由奢入俭”比“由俭入奢”难得多,挥霍习惯一旦养成,便永无止境,再多财产也会被他消耗干净。

实际上,家境越殷实,家长越是不能在儿子面前“露富”,而是引导他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而努力,激发他的进取心和斗志,增强他的责任感,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另外,我不提倡“富养”男孩,还是从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考虑,在很多时候,过多的金钱常常会使男孩的品德和人格发生扭曲。

我曾在电视剧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某大集团的总裁有个儿子,他不但不学无术,还处处向人炫耀:“等我爸死了,他的家产都是我的!”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哪有儿子盼着老子死的,但我要告诉家长们的是,这绝非是电视剧导演编纂的一个笑话,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也并不是只发生在那些大家族、富裕家庭之中,在寻常百姓家也很常见。很多“啃老族”甚至不止一次地“大方”表露自己的心声:他们最盼望的事就是父母去世,他们好继承家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