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态 度 效 应 你有怎样的态度,就有怎样的人生(1)

每天懂一点经典心理学 作者:江乐兴


有位动物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一起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两间房子的墙壁镶嵌许多镜子,然后把两只猩猩分别关进去。

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时,满脸堆笑,这时它从墙壁的镜子里看到了许多“同伴”对他报以友善的微笑,于是它很快就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它在房间里嬉戏,和“同伴”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三天之后,当它被实验人员带出房间时,竟然显得恋恋不舍。

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瞬间开始,就满脸不悦,于是它从镜子里看到了“同类”对它凶神恶煞,很不友好。很快,它的态度就被“同类”激怒了,于是它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争斗。三天之后,当实验人员打算将它带出房间时,惊讶地发现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已经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态度效应”。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其实不仅生活如此,别人也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笑与不笑,取决于你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你的人际关系,决定家庭教育的效果,决定你的工作业绩,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态度效应经常被应用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面对成长中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其真诚的热爱和关心,要经常对孩子报以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因为大人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大人待孩子友善,孩子才会以成倍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回应。大人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儿童回应的态度可以互相鼓舞,温暖双方的心房,使双方快乐和谐地相处。

态度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1:待人如待己,真爱成永恒

人与人相处时,友善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诚恳地待人,忠厚地待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真心实意,没有半点虚情假意,就容易换来别人的真心相待,也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别人也愿意与我们交往,与我们成为朋友。哪怕是对一个陌生人,只要你充满善意和友爱,对方也会被深深感动,即便你和他没有更多的交往,甚至只有一面之缘,他也可能将你的善意与友爱铭记一生。

一个年轻人从贫穷的山村乘车去往大城市,上车之前,他买了一罐饮料。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大城市,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突然他想起了自己买的饮料,便拿出来想喝掉,可是他从来没有喝过这种饮料,甚至不知道怎么打开它。只见他翻来覆去地查看,却依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坐在他对面的是一对母子,小男孩的母亲看着他,好像知道他的窘迫。

就在这时候,那位母亲拿出一罐饮料,对小男孩说:“你要喝饮料么?”在孩子没有回答之前,母亲就在年轻人的面前轻轻拉下了拉环,饮料打开了。瞬间,年轻人明白了那位母亲的意思,他感激地对她笑了笑,顺利地打开了易拉罐。

这件事使年轻人重新找回了自信。十几年过去了,那位母亲的善意举动一直感动着他,也教导他怎样对待别人,要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要尊重那些落难之人。后来他成功了,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激动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他说他很感谢那位母亲给他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把别人当做自己,用别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待别人,我们就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在我们表现善意的同时,我们也能得到别人的善待。

如果把“善意”视为一种礼物,它无疑是珍贵的礼物之一,正所谓“礼尚往来”,你对我好,我自然对你不薄。这样的生活才会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才会少许多哀怨仇恨。相反,如果不能善待别人,而是带着有色眼镜对待别人的不幸,那么就无法给人留下好感,甚至会因此给自己带来无尽的伤痛。

有一个自越战归来的士兵,在旧金山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请求,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