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隧道视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2)

每天懂一点经典心理学 作者:江乐兴


俗话说“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是一种长远的投资眼光。当一家企业没有市场时,决策者应该认清当前的现状,想办法把市场培育起来,然后再推销自己的产品。试想,一旦有了市场需求,还怕自己的东西没人要吗?在商界,“欲取先予”的做法无处不在,这体现的是决策者高远的眼光。企业想赢利,没有“先予”是不行的。“先予”是一种投资,往往会获得无法估量的收益。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后,一天,摩根与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闲聊,克查姆说:“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一旦政府军战败,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

摩根一听这话,就暗自盘算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并与克查姆商量了一个秘密收购黄金的计划。不久后,他们就收购了足量的黄金。后来社会舆论四起,形成了抢购黄金的风潮,金价飞涨。摩根看准了时机,将手中的所有黄金卖了出去,获得了16万美元的纯利润。

纵观古今中外富商巨贾的成长历程,无不是长远眼光、果敢决策的结果。在他们眼里,生意的成功就是决策的成功,而决策不能没有开阔的眼光,在机会面前,有些决策还需要冒险。之所以有的人因冒险一步登天,有人却因冒险家败人亡,关键还是长远眼光的问题。

启示3:积极尝试,摆脱环境的限制

隧道视野效应告诉我们,若想让自己有开阔的思路和长远的眼光,就应该站在高处、站在开阔的地方,就要去拓展眼界,增长见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见多识广,才能深谋远虑。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隧道视野效应。

有一匹马和一头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天回到圈子里,它们都要交流一天的劳动心得。马每天载着主人在外面跑,总能见到新鲜事情,它告诉驴:“我希望主人把我带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那里的世界!”驴在家里拉磨,每天总是埋怨:“今天主人又把我的眼睛蒙住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真郁闷!”

所以,更多的时候是马在讲他的见闻。渐渐地,驴适应了蒙着眼睛干活的生活,“这种感觉也很不错”,它笑着对马说。

春天到了,主人要去南方游玩,有机会带着马去更远的地方。到了南方,马见到了青山绿水和繁华城市,它的眼界大开,想法也不一样了。几个月后,马载着主人回到家里,看见驴依然在那里拉磨。

马向驴谈起了自己的经历,驴听得目瞪口呆,它没有想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惊叹道:“你走了那么多的路,有那么多的收获,我想都不敢想。”马说:“其实你也走了很多路,每一天,我们都在走路,问题在于我和主人是朝着一个有目标的地方走,而你是将眼睛蒙住,围着磨盘转,所以始终走不出狭隘的天地。自然也难有我的这番见识了。”

想有开阔的思路和高远的思想,就要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见识,因为知识和经验除了可以从书本上学到,更重要的要到实践中去积累,像马一样,经常到外面去看看,就能有很多收获。因此,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狭小的领域,那样是无法登高望远的,我们也不能只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工作要出成果,人生要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执著地坚持。而制定远大的目标不能没有宽广的视野,所以,归结到最后,我们需要的还是拓宽视野,拒绝故步自封。这也是现实中卓越者和平庸者的区别。

从另一个角度讲,驴被蒙住眼睛,是主人一手造成的。这就提醒我们的管理者,若想员工具备更宽的视野和更强的才能,就要给员工自由发挥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管理者不妨花费一些时间,花费一些金钱,给员工提供外出开拓眼界的机会,要知道,这叫舍小取大,这样做一定会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14 布利斯定理 磨刀不误砍柴功

布利斯定理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提出来的,它的大意是:在做一件事之前,用较多的时间去做计划,完成这件事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美国的行为心理学家艾得·布利斯和他的几位同行做过如下经典实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