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酸葡萄效应 可望而不可即时,请学会自我安慰(2)

每天懂一点经典心理学 作者:江乐兴


生活中,我们不必拿别人的优点来对比自己的缺点,而要时常拿自己的优点对比他人的不足。这样做并不是蔑视对方,而是对自己的肯定,给自己一个无需羡慕别人的理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没必要给自己找打击。

启示2:让心灵在安慰中减压

是人们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作为一种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形式,无论是其中的“酸葡萄”效应还是“甜柠檬”机制,当学生尤其是好胜心过强的学生受到挫折后,适当地应用,能减轻心理压力。

婷婷患有肺炎,一边上学,一边接受治疗。可是她争强好胜,每次学校、班级组织活动,她都积极参加,还获得不少奖项。但在连续两次考试中,婷婷的成绩都不理想,这对她产生了不小打击,她甚至认为自己不行了。于是,考试前焦虑,睡不着觉,考试时紧张发慌,生怕考不好,结果可想而知,她的成绩每况愈下。

婷婷的爸爸为此很着急,孩子身体本来就不好,如果这样折腾下去,后果会很严重,为此,四处找人帮忙。在一位教心理学的老师的建议下,婷婷爸爸通过以下的办法缓解了婷婷的心理压力:

首先,爸爸祝贺婷婷在学期初的优异表现,说她领先于众多的同学;接着,爸爸又跟婷婷说:“现在,把身体养好,把心理素质训练好是最重要的,不要太看重考试成绩,等你恢复健康了,你很容易赶上大家。”在爸爸的多次劝慰下,婷婷认识到自己发挥不好是有原因的 身体不好,于是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脸上洋溢着微笑,不久后她就摆脱了考试焦虑症。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经常向孩子强调竞争、强调分数、强调获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励孩子积极进取,但有时候也会让孩子稚嫩的心不堪重压,当孩子因为挫折和失败导致心理不安、紧张时,为了避免孩子的情绪恶化,陷入消沉的负面情绪中,家长有必要运用酸葡萄效应帮孩子缓解压力,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孩子及时调整心态,确立下一个前进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启示3: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贬损他人

酸葡萄效应是一种自我防卫的心理,适当运用这种心理对缓解压力、快乐生活都有好处。但是,如果沉溺其间,就会对生活产生副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总是为自己受到的侮辱或遇到的不公待遇寻找理由,这就违背了尊重事实的原则。有时阿Q为了自我安慰甚至会诋毁别人,这就伤害了别人。用这般心态去为人处世,难免会让人反感。

无论是处理自己的事情,还是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我们都必须学会尊重事实。找理由安慰自己可以,但不应贬损他人,伤害他人。如果过分为了自己开脱,就可能导致责任感缺失,进取心丧失,导致个体自我萎缩,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有位教师表示,他们班的大多数男生乐观开朗,平时经常运用“酸葡萄效应”,为自己的失败采取“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由于运用过度,导致有些同学缺乏进取心,在挫折面前,有些同学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责怪别人,有的还无中生有为自己开脱。

这位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学校进行流动红旗评比时,经常花落他家。在班会上,有的同学没有找自身的原因,竟然还说学校领导包庇某班、某班的老师贿赂学校领导 这无疑是一种不良风气,如果让它滋生,必然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

想要抑制这种不良心理,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势大于别人,以此来保证自己更有竞争力,但是缺陷每个人都有,是不可回避的,如果一味强调自身的优势,而不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就意味着没有自知之明,这样就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全面、合理地认识自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