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劫持,屡建功勋(15)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 作者:毕洪业


其他―些绑匪的尸体则呈现出了睡眠状。蒙面女绑匪基本上都是在大厅的座位上被当场击毙的。原来这里坐的都是儿童。不少女绑匪的身上还绑着至少800克到1.5公斤的炸药。莫斯科法医还说,从被击毙的绑匪生理情况来看,他们在死之前都喝了酒,身上散发着浓烈的酒精气味,其中还有人吸食过毒品。在绑匪的遗留物品中,突击队员除了武器和炸药之外,还发现了吸毒的工具。所以,这些绑匪在突击队员冲进大厅之前,早已经处于精神恍惚状态。

26日俄内务部公布,参加营救行动的各部队无一牺牲;50名绑匪被击毙,3人被俘;人质当时有67人死亡,750人被救。28日又宣布,死亡人质增至118人。当人质们被带离剧院,恐怖分子被带上警车之后,武装工兵和警犬训导员同时进入剧院。训练有素的嗅弹犬很快就排除了剧院里恐怖分子们遗留的炸弹和埋设的地雷。清点剧院现场的爆炸物,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嗅弹犬先后在剧院内发现了30余个爆炸装置,包括剧院中央一枚巨大的炸弹。如果不及时采取突击行动的话,那么,用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的话说“就会有1000人被炸死”。

提前进入剧院地下的“阿尔法”潜伏组应是在26日凌晨5点以前就开始释放麻醉气体。参战人员事后透露,潜伏小组共施放了两次气体。第一次施放后,潜伏小组发现不起作用,遂补充施放。后来发现,施放的剂量超过正常剂量的5倍。剂量过大是造成后来上百人质死亡的原因。不过这也很难责怪营救人员,因为谁也不知道在容纳近千名急躁不安、身体虚弱人员的封闭空间内,应该施放多大剂量的气体,才能既迅速又安全地达到既定目的。恐怕连当年研制化学武器的科学家们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这种条件下使用这种气体。

应该指出的是,当潜伏组施放气体时,剧院内的人们是有察觉的。不少获救人质后来说,大约在攻击前的一个小时,就有人发现奇怪气体从通风口散出,随后人们陆续失去知觉。这从―个侧面也反映出,俄罗斯的化学武器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高明。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许多人质都发现有人施放气体时,同样呆在大厅内的数十名绑匪却没有察觉?如果他们察觉了,为什么不引爆身上的炸弹?由于在现场的绑匪大多被击毙,这只能是一个千古之谜了。也许,是上苍在冥冥之中保护这些无辜的人质吧。

在武力营救行动中,特种部队虽解救出大部分人质,但施用失能性气体导致100余名人质中毒不治死亡,这是近年来解决人质危机中伤亡较多的一次。医学专家认为,这种损伤本来是完全能够避免的。无论是对芬太尼还是吗啡,医学上早有特效解毒针剂。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及早得到有关信息,在实施营救行动时带上足够的解毒剂,进入剧院后,立即给每个昏迷者打上一针,所有中毒者都能存活。如果行动部门当时这样做的话,死亡的人质数量将会降至个位数,这次营救行动无疑将成为世界反恐史上一个完美无缺的范例。但遗憾的是,行动部门为了保密,事前不通知医务部门将使用化学气体,事后也不告诉医院应该用什么解药,致使中毒者被送到医院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上百人因此死亡,这不能不说是此次营救行动的不可原谅的失误,其教训十分深刻。

近年来,俄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即由总统领导的国家安全会议,由担负主要任务的强力部门负责人领导的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和由其副职担任现场指挥的三级危机处理机制构成。此次危机中,以普京总统为领导的国家安全会议制定了“谈判和动武两手准备、立足武力营救”的基本方针;以联邦安全总局局长为首的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具体领导及处置工作,并直接对普京总统负责;联邦安全总局第一副局长则担任现场总指挥,负责指挥协调各强力部门参战部队。与此同时,根据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各强力部门抽调精锐力量,密切协同,形成整体合力,俄内务部副部长瓦西里耶夫在行动总结中称:“各参战部队均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协同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