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极地地区(1)

怀斯曼生存手册 作者:(英)约翰·怀斯曼


南极表面覆盖厚厚的冰雪,北极圈内所有的陆地终年封冻,海面上则漂浮着巨大的冰山。一年中只有两个季节———漫长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隆冬季节有时全天是黑夜,仲夏时则会24小时白昼。除了冰河和封冻的大海,

在北极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只有18℃,但冬季里最低会降至零下56℃,而且最高气温不会超过零度。在北半球的森林地带,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7℃,但高海拔地区冬季气温甚至比北极还低。在北极的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山脉地区,有记录显示曾出现过零下69℃的低温。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北极还要低。

南极地区曾出现过每小时177公里的风速记录。北极地区秋冬之季,会有飓风,能将积雪上扬30米,就像暴风雪一样———但是事实上并没有下雪。伴随着低温,狂风有明显的激冷效应———甚至比温度计显示的还要厉害得多。例如,零下14℃时每小时32公里的风速会使实际气温相当于零下34℃,如果风速达每小时64公里,就相当于零下42℃的严寒。气温越低,实际下降的效果会越明显。当风速超过每小时64公里,气温的下降速率也就不会太明显了。

旅行

实际经验表明,灾难发生后,呆在飞机或报废的车辆附近是明智之举。如果存现场在危险,就需要在临近之地搭建安全的避难所。是否要转移应当根据获救的可能性以及距离人类聚集地的远近而定。

当你仍能清晰思考时,应尽早作出如何行动的决定,严寒会使人反应迟钝。

在暴风雪中迁移是不可能的,此外,无论何时,在茫茫冰地和苔原地区辨别方向也是很困难的。冰川的运动会使移动更加困难。夏季里融化的冰水使得苔原地区形成许多沼泽,海里的冰也变成了半融化状态,相当危险。

在北极的夏天,墨蚊、牛虻和蠓十分令人讨厌。它们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因此搭帐篷时应避免过分靠近水边。记着要放下长袖,竖起衣领,头上顶着纱帐,在篝火中点燃一些新鲜绿叶——生烟可以驱赶蚊蝇。天气变冷后,它们的活动能力就会逐渐减弱,夜间不再出现。

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和东北地区、格陵兰岛、冰岛、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诺瓦亚赞姆亚苏、斯片特伯根以及其他一些岛屿上有许多山脉,那里的冰山悬崖、冰河、冰缝和时常发生的雪崩都会给探险者造成极大的危险。每年的5月至8月份,沿北冰洋海岸线一带常常出现浓雾,有时会向内陆地区延伸,使你很难辨别方向。

在极地地区指南针不太可靠,夜空的星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导航。夜间的亮度也足以方便地行走。白天可以利用“辨影法”(见“辨读坐标”)。

在冰海中行进时,注意不要在浮冰上行走或者远离陆地标识而迷失了方向。大块的浮冰经常漂移———相应的位置也会改变。当心冰块破裂。如果迫不得已要从浮冰上穿行,应急速跳跃行走,落脚点离浮冰块边线距离不得少于60厘米。尽管有幸存者被从向南漂移的浮冰上营救的先例,但是通常情况下,冰块在朝更温暖的海面漂移时会逐渐融化,也许有时为了获救还是值得冒险的。

要避开浮冰,它们的大部分体积都位于水面以下。当这一部分开始融化时,它们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间发生翻转,尤其是你在上面又增加了它上部的重量之时。

避免靠近冰崖航行。因为冰山可能会突然间脱离出来,分裂出大量巨大的冰块,经常重达上千吨,它们会突然间崩裂到海中。

观察鸟类飞行也可以辨别方向导航。迁徙的野禽在融冰期也会飞向陆地。大多数的海鸟白天出海飞行,夜间就会回归。

天空中的云彩也可以帮助判断远方的地形。辽阔的水面、树林或者无雪之地的上空飘动的云彩看上去要相对暗一些;海冰和雪地上空的云彩看上去亮一些。刚刚形成的冰块会产生灰色的映射,有斑驳倒影的天空意味着下面有浮冰或凸凹不平的雪堆。

雪屐

所有的极地旅行都是十分艰辛,只有具备相当条件的人才可以尝试。在雪地上一双坚实的滑雪板是旅行的最佳工具,不过可能难以临时制作。但是,在松软的雪地里利用滑雪板行走将会很费力气的,而雪屐则会更省力些。不需要像通常阔步行走那样抬脚,你可以使雪屐尽可能沿着雪面滑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