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嘉宾精彩言论(2)

在中国设计 作者:罗怡


作为舞者,我想我家里的物品应该是这样的东西,那才接近我的生命认同,是动的,所有物品都是曾经动过的。我拿一个杯子,那个杯子一看就是从这个动作过来,半空中悬着,不在结束,也不在开始,是过程当中的杯子。当所有的物件都活了,你能感觉到,你不是一个孤单的生命体,这些物件跟你在一起都充满了情趣和喜悦心,这是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这样的产品不是在产品的基础上,而是在生命的机缘上。各自带着自己的机缘来的,你拥有了这些物件,你太幸福了,它们都喜欢你,跟你住在一起,比男人还忠诚。

王小慧:实际上我们是该拿艺术作品给观者,观者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我们,他能理解多少是一个传播学的概念,跟对方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准、偏好都有关系。他不可能百分之百都理解的,很多有误读的。文化发展中一直会有误读,包括人和人之间都有很多的误读。如果一个阿姨来了说这个作品很漂亮,我也觉得挺高兴;如果一个艺术评论家在作品中能读出很多内涵,我也觉得很好。对我而言艺术深层的东西非常重要。可是如果回到刚开始的话题,视觉上的冲击力、吸引力对于一个普通人也是很重要的。我自己追求的还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境界,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大师才能达到白居易的境界。有好多艺术家的东西只有专业人士说好,很多人说看不懂,甚至觉得难看,这不是我喜欢的。

杜海滨:是这样的,现在功能确实越来越细分了,当然我觉得纪录片有它的功能,比如像设计里面或者设计和艺术为什么它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面都会并存,那就是它的功能不一样。我在看很多艺术展的时候,可能我的心里面或者我身体所有的要素被激发出来,你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可能我再去消费一个日常的设计品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而这个是不一样的。纪录片我觉得更多也是像导演,他们能够做到的,他只是在自己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向、一种可能或许也是一个问题。那么不同的人看完这个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没有完全封闭的答案。有人可能一笑而过,有人可能很沉重,有人可能有思考,有人可能不会把它看完,没有设定好一个模式。不像我去看一个大片一样一定会坐在那里看完,大家一样的反应,可能一样的流泪或者一样的喜悦。它更多是一种问题式的,其实就是它的本身的这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表达的语言会无形中聚集一群在这个层面上愿意去,相对来讲也不会是一个特别普世性或者特别大众性的东西,可能跟我们设计里面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