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真心想做,便放手去吧

乖孩子的伤,最重 作者:李雅卿


序一:真心想做,便放手去吧

天风(17岁)

你正翻开的这本书,是半年间的教学反思。

“教育”是面对他人生命的艺术,“学习”是面对自己生命的艺术;所谓反思,便是试着清楚面对错综的世界,不肯在训练和习染中轻轻放过。

世上太多的训练,教我们将事情“轻轻放过”。不为自己生命做主,却倚着早已套就的种种价值,将记忆作了解、以复诵为创造;学习成了积累成见、接受种种系统的操纵制约—在专精一艺以应付世界的同时,质疑和好奇便渐渐忘却。

可是除了亲身探索的知识,还有什么能让人踏实?除了自知自明的信心,还有什么能让人免于恐惧?

所以说“自主学习”,不是理论箴规,而是生活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不试图宰制他人;反思既有的规则,不逃避内心的恐惧。而这些,都要等体认到发现与独立的喜悦、不依恃习惯和他人的安排时,才会真正明白。

为什么要学习?说穿了,便是为了了解沟通的门径,改变世界,也让它影响你。掌握手上的资源、明白心内的想望、了解此刻的限制,纵使门径无数、世事常新,总不会困惑犹疑。

有人看过这本书,说实际方法谈得太少。其实文字能达到的,总是借你原本经验的投射—因为没有相同的生命,也就没有不易的准则。读者或许在字里行间瞥见自己的身影,有些感触或体悟,倘若再想从作者生命的片断里撷取什么,便是奢求了。

教育者又何尝能真的“教会”什么呢?在种籽,教师们只是和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较少伤害和压抑的环境,同时真心相信: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是会找出自己的路;要是将鱼身硬接上双足,反而剥夺自在游水的可能。这般“信任孩子、整理自己”,在书里看来容易,真要活出来,却往往得经过数番挣扎。

一年前我开始倾听世界、不加干预,还总是怕伤了旁人。后来才发现伤己伤人的,往往正是这个“害怕”。如今看来,二十四篇书信都是在说:

“真心想做,便放手去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