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5)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 作者:高敏


 

5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原典】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释义】

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孔子早就注意到了学生在智力和悟性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颜回能“闻一知十”,子贡只能“闻一知二”。

孔子非常注意区分人在智力水平方面的差异。他把人的智力分为上、中、下三等,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研究也表明:千分之三的人是高智商,千分之三的人是低智商,其他的人都是中等水平的,符合正态分布曲线。孔子主张应根据不同的智力水平,教授不同的内容。所以他说,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授较难理解的、比较深奥的问题;中等智力以下的就只能给他讲授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

以《论语》中孔子对学生请教“仁”的不同回答为例,就可说明这个问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问曰:“请问之?”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他心目中的最高的道德标准。五个学生请教这同一问题,孔子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不同,对同一问题作出了五种深浅不一的回答,针对具体对象的思想行为实际,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樊迟的资质较鲁钝,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告诫他为人处事要恭敬、忠诚、关心他人、与人和协相处,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必须持这种态度;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告诫他仁德的人话不多,说起话来好像是迟钝的样子,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子张有时过于偏激,办事好走极端,这种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常显得不厚道,所以当他请教仁德时,孔子讲得比较具体细致,告诉他如何与人相处;仲弓即冉雍,有为政的才能,孔子认为他“可使南面”(《论语·雍也》,意即可以做一个地方的长官),所以当仲弓请教仁德时,孔子的回答就侧重于仁德在为政中的应用,但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是孔子的学生中对孔子的思想理解得最好的一个,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对他的回答比较深刻、抽象,涉及“礼”与“仁”的关系。其实,孔子对颜渊的回答是对颜渊提出的具体要求,而不是对于仁的本原定义。而孔子之所以认为颜渊具备这种超常的能力,无非是基于颜渊的好学。所以颜渊死后,孔子称赞道:“有颜回者好学…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弟子们同样问孝,孔子的回答也不尽相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当时,由于孟懿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没有进一步要求“无违”的内容,孔子也就不再讲下去。后来,樊迟向孔子问起什么叫“无违”,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已达到相应的水平,孔子才进一步具体说明“无违”就是父母生前死后都要按礼的规定对待他们,不能违反。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孔子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最大的不孝。借武伯问孝之机,婉转教育并训诫武伯。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子游注意照顾父母的生活,于是,就提出要加强对父母的恭敬,如果对父母缺乏敬爱之心,与犬马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是孔子对于当时社会的抨击。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难在儿子、在父母面前总保持和颜悦色。碰到事情,由年轻人效劳;遇到好吃的好喝的,让年长的享用,就认为这是孝吗?”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他的领悟能力很强,所以孔子的回答含义更深一些,对子夏的要求也比较高。

孔子从多个方面来观察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有目的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他认为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所不同的,“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所以孔子根据学生的资质,发挥其各自的特长,培养各具特长的人才。纵观孔子的诸位弟子,之所以他们各有所长,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方面的成绩,正是孔子尊重学生的水平差异,因材施教的结果。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就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吃自助餐”是该中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之一,实现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