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把承诺放逐到记忆与忘却的边缘(3)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作者:张悫


 

譬如童年有一段非常叛逆的时期,因为家长的管教,便视他们如仇敌一般,总在歇斯底里地对峙。经常寻找各种理由迟到,逃避作业,逃学。做各种让大人操心的事,觉得这样是来安慰自己,觉得这样过分也没有关系。

想起后来偶遇的一个人跟我说,曾经用十年的时间,等待一份感情,在知道对方要结婚的那一刻,突然放弃了。知道终归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可是当初还是一头扎进去,执迷不悔。曾经一度以为失去了那个人,便失掉了整个世界,可是现在还不是一样好好的。

可能当初的相遇,只有你自己砰然心动,你珍宝一样的记忆,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意义。

我想终究有那么一个日子,对于往事,释然。不是决心决裂刻意放弃,是觉得,终于有一个契机把以往的累赘放在一个不太能够拖累自己的地方,也终于能够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能够把沉重的记忆妥善处理了。

对于当初的心动或心痛,此刻都不会窒息到无法呼吸。在一遍一遍想起的时候,它的能量慢慢变弱直到完全释放。也许当初像今天这样看开,便不会那么地手足无措。也许当初能看得开,今天我记得的便不是你的笑容。

可是幸好,又走过当初的窗台,让我回忆起最初见面时,彼此面如满月的笑容。许多年以后很多事情都发生改变,我们是否也愿意像整理儿时的玩具和日记本一样,学会接受这些改变。

5.放弃执着

在如此哀伤的时候,

她努力回想,

试着完整背出,

她年少时曾热爱过的一首诗。

——《又寂寞又美好》

在无数次痛苦的体验中,年少时的那首诗,凝练成一个不可忘却的梦。

都市人在繁忙的空隙苦苦寻求却难得一份自在,在钢铁森林里迷途迷踪,常常困惑于沉浮不定的生活,盲目糊涂的感情,漂泊孤独的生命。

我们常常因为相濡以沫的誓言忘记了情深不寿的劝告,常常介怀于半途而废的事情,戛然而止的生命,不能尽如人意的命运。我们年少时,常常怀抱着很大的理想,想要做改变世界的圣斗士,想要做拯救生命的佐罗,想要成为灵魂的缔造师,浮光掠影地提醒都会让我们想起这个梦想,然后就是伤心的碎碎念,我怎么竟然没有完成?

1983年,陈晓旭把《柳絮》抄在照片背后,向红楼剧组自荐。1985年到1987年,陈晓旭在大观园中做了三年的林黛玉,陈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个女孩的角色。”

2007年,陈晓旭执意在长春白国兴隆寺剃度出家。对于学佛,陈晓旭坦言她曾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但后来发现物质上的富裕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很多报道里断章取义地引用陈晓旭在《艺术人生》里的话,让人误以为陈晓旭到最后才有这种觉悟:“一个人一辈子,性格都不肯改变,固守这种性格,实际上也是一种愚蠢。”实际上陈晓旭很早就看透,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还有一个能够有意义的事业便是快乐的源泉,很早就了解到,快乐就是要懂得满足和感恩。

佛陀曾对双手持花瓶献佛的叫黑指的婆罗门连说两次放下,当婆罗门将左右手的花瓶全部放下时,佛陀第三次说:“放下!”

可能很多人像这位黑指婆罗门一样有疑问,已经两手空空,还放下什么?

有个朋友曾经在自己的感悟里说,期待是最漫长的绝望。

张信哲的《白月光》有一句这样唱道:“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我们在想,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竟成了沉重不可承托的负担。苦的、渺小的、琐碎的、悲伤的,各种早应该被遗弃的东西,我们竟然全部保留在行囊里。

可是你并不需要这些呀!就像你不需要拿出你的心来向别人诉说自己曾经受过怎样的伤,你不需要用这些记忆提醒你的痛苦。

在《学会选择懂得放下》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富翁背着金银财宝寻找快乐,途中遇到一个背着柴草的农夫。富翁问农夫哪里有快乐,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说,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明白了,于是将钱财珠宝都用来接济穷人,终于尝到了快乐的滋味。

一念之下,万般自在。地藏经里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教我们放下根尘识十八界,六根清净四大皆空方成佛。

我们感激各种生命体验,但是绝不会把这些作为人生的负累,一个人就算再怎么强大,也无法用一百年忍受一次痛苦的体验,去感受虫噬般能量不减地渐次光临。我们不断地探索关于我们自己的过去将来,不如相信,生命本来就是不可抵挡的与日俱增。也许这样便能够看淡一点,轻装上阵地走久一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