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 作者:(美)格伦·廷德


这本《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是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大学的资深教授格伦·廷德三十多年前写的书,1988年出版过第一个中文译本,如今英文版已更新到第6版,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是古代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政治问题,甚至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往往涉及政治,需要采取相应的政治举措。但是,人们却往往简单化地看待政治问题,忽视对其进行哲学上的思考;或者是盲目地接受某些政治教条,却不追问其背后的原则是否正当和合理,因而变成恶劣政治意识的俘虏。

针对这种情况,本书作者以政治思考作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展开了对一些带根本性的政治问题的问答式论述。尤其是关于自由、平等、权力、权威、权利、合法性、正当、合理性等基本观念,作者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思索和论证。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只引导人去读,而是为了让人用,即通过讨论、写作和长时间的思索来运用。作者一共提出了几十个基本的政治问题。其问题的提出也不是简单地为了让读者了解其他人所处的窘境,而是让他们自己陷入自身的窘境。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通过身临窘境的体验,读者在读本书时,至少要对几个问题进行详细思考,并自己尽力找出答案。

作者认为,对政治的思考本身就是一个目的,因而本书也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政治思想史。一些人以为政治问题是简单的,并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去寻找合理的答案。他们不知道,古往今来,许多认真负责的思想家,对于看似简单的政治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探究和思索。要了解伟大的思想家,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有所了解。这就是学习哲学史对于提升人的理论思维的极端重要性。要了解思想大师的内心精神,就需要感受刺激他们进行思考的疑问和忧虑。所谓同情的理解,就包括感同身受的体会,只有带着一种珍贵的和深厚的同情感去分析一位独特的思想家,才能做到这一点。本书作者在回答各个基本政治问题的过程 ,一再地带领读者深入思想大师们的精神世界,再度与他们一起思索,寻求合理的解答,当然并不是强求惟一的一个标准答案。

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至少在近期的几百年里,自由主义逐步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一系列大师从各个角度论述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念和原则。但是自由主义也是在与各种思想的论辩中发展的。激进的政治思想和保守主义者与自由主义主流长期进行着论争,尽管有时候,思想派别的边界线并不很清楚,甚至某些保守派也被当作自由主义的右翼。本书作者没有简单地以主动站队的方式一再论证自由主义思想的正确,而是仔细地比较这些不同思想的类似点和相异之处,分歧究竟在哪里,客观地介绍各自的核心论述,引导人们进行相对客观的思考。尤其是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也比较客观地进行了介绍,甚至认为在基本思想前提方面,比如坚定地相信理性方面,马克思主义更接近自由主义。而作者对于保守思想的深入分析,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那些不愿意接受平等观念、主张维护传统价值观的人们,究竟是怎样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的。

以对平等的论述为例,作者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最有效的对抗,也许来自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他们认为,正义不支持社会被分裂为分割的、不平等的阶级,所有阶级都可以领悟到对正义的这种要求,因而可以一起合作根除或至少缓和阶级的差异。这是由富兰克林·D·罗斯福与约翰·F·肯尼迪所代表的一种自由主义的中心思想。在回答阶级差异是否一定阻碍统一的问题时,自由主义者一般更同意马克思的观点,而不是伯克的观点。确实,许多自由主义者会满足于缓和阶级差异,而不是将它全部消除。但是,自由主义总的说来站在平等一边,不易与伯克的观念调和,伯克认为阶级差异可以为社会的统一作出贡献。

至于取得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废除阶级差异的可能性,自由主义者一般与马克思和伯克的观点都不相同。他们感到,阶级差异不能够用武力废除(或缓和),但是无论如何必须要废除(或极大的缓和)。其手段是建立超越阶级分歧的理智共同体。阶级不应该在接受社会中而应该在改革社会中得到统一。所有的阶级应该走到一起,成为一个单一的共同体,正如保守主义者要求的,但不是依然如故,而是应该成为一个改革的共同体,一个还不完善但是正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共同体。”

这里之所以引用这个较长的段落,是想说明,本书作者在探讨基本政治观念时,以客观论述不同派别的思想观点为主要任务。不是简单地划线,以要么全对、要么全错的方式来讨论不同的政治理念和原则,而是尽量接近各个流派的代表性思想家的本来想法,给以公正的评价。当然,本书作者的基本立场是作为西方政治思想主流的自由主义的。

为了让读者客观地了解主要的政治观点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发展,作者在每章后面列举了详细的推荐书目。这些精选的著作,都是本论题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理解基本的政治观念和问题,很有帮助。作者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样值得嘉许。

作者指出,在二十世纪,人们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个人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组织人”、“孤独的人群”、“大众的反叛”以及类似的词语,都是有名的警示。“通过这些警示,作家们表达了个人被社会吞没,丧失了自我的普遍感觉。从令人震惊的流浪人群和城市脏乱的场景中,从种族与种族之间的仇恨中,从无法控制的暴力使现在美国许多儿童在上学之前先要武装自己的事实中,我们看到了证据,个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废品,可以被随便扔掉或轻易地摧毁。但是,如果我们在谈到‘个人的尊严’时,真的不明白我们指的是什么,我们怎么能够挽救个人呢?”

这是作者在政治思考中严肃地提出来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组织、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我们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再看看现实世界,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尽管有了相当一些进步。一方面,如何维护个人权利不受政治权力机构和权威以集体和社会的名义进行的侵害,尤其是克服因种族、出身、阶级、地域、习俗等等的差异而产生的各种人为的不平等,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个人如何在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时,顾及社会和群体的合理的利益,维护公共理性,以巩固社会和谐和稳定秩序,避免社会的崩溃,同样存在着相当一些需要努力和改进之处。前一方面的恶性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所谓权威主义体制的瓦解,人们日益趋向自由和民主的体制。而后一方面的极端例子是在自由市场中,个人与小团体追求利益最大合理化的同时,却未合理地顾及社会总体利益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致破坏生态环境,在财政金融上债台高筑,危及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本书作者所努力倡导并且身体力行的政治思考,在今天仍然显得重要和可贵。学会思考而不是盲从,遵从理性而不是迷信,我们在处理政治问题时就会主动得多。

这正是我向广大读者推荐本书的主要理由。

顾肃 2010年4月30日于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