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3)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作者:石娟


 

很多家长都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信念,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尤其是一些工作忙的家长,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缺乏对理想的追求,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对待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长应配合一致,向孩子讲明道理,坚决拒绝。不能迁就,不能搞“下不为例”。因为迁就一次,就会为下一次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增加一分困难,失去一次纠正孩子任性缺点的机会。

对待孩子提出的可满足可不满足,家长一般不要轻易满足孩子,要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积极的人生中,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这样,既能防止孩子产生过强的物质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4?对孩子的懒散视而不见

甜甜从小就被爷爷奶奶宠爱着,凡事不用自己动手。现在大了,自己的事情总该自己做吧,可她已养成了懒散的坏习惯。比如叫她收拾玩具她不肯,理由是等会儿还要玩。吃完饭,碗筷一扔就走人,连送到厨房都不肯。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先喊:“我累死了,头晕。”然后往沙发上一躺半天叫不动。学习上她文科强,理科弱,因为懒得做习题,分步骤解题嫌烦,只用例题指导的方法解题,懒得求新求异。

在家,她最喜欢做的就是靠在沙发上,随手找些瓜子、话梅等零食吃,不是看小说就是看电视,连果壳都不好好扔,弄得满地都是。学校老师也反映她能说会道,有光说不干的问题。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叫甜甜过来帮忙择菜,可是甜甜却用一句“我还要写作业呢”就把妈妈给打发了。过了一会儿,爸爸看到女儿在看电视,便叫她帮忙出去买醋。甜甜一声不理,开门就出去玩了。

在有些家庭里,孩子是全家珍爱的“金豆豆”,因此,家长从不愿意让孩子动手做家务。甚至有的时候孩子自己想干活,父母或因“疼爱”孩子,或因孩子干活慢、效果差,或因怕孩子弄湿衣服、打破盆、摔烂碗而不让孩子干。长期如此,孩子很容易养成懒惰、不愿干活的坏习惯。这些孩子往往不仅仅是不愿意做家务,在学习、活动等各方面也都表现出不愿付出、怕辛苦、等着家长帮助等问题,成为真正的“懒孩子”。

其实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真的懒,而是家长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机会。孩子们往往对任何事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有时甚至是好玩儿,因此,他们会对很多事跃跃欲试或直接参与,但家长常常怕孩子做不好而加以制止,还有的家长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例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服,妈妈说:“快来,我帮你穿,妈妈上班快迟到了”;孩子想帮爸爸洗碗,爸爸说:“你去做功课吧,这儿不用你帮忙,你越帮我越忙。”这样久而久之,即使家长需要孩子帮忙,孩子也帮不上忙。

恒恒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为了让恒恒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父母可谓是操尽了心,除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父母都会代替恒恒去干——吃饭时,妈妈会及时地把饭端到恒恒的手边;衣服脏了,当然也是妈妈的事;笔记本用没了,也是妈妈亲自去买。到了高中毕业,恒恒连自己的袜子都未曾洗过,他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且有时还为自己的这种生活沾沾自喜。

对于恒恒这种懒惰的毛病,妈妈常常是视而不见,觉得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他方面懒一些也无所谓。

高中毕业后,恒恒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同年的九月,恒恒和其他刚入学的学生一样,无比兴奋地来到了首都北京。然而大学生活开始不久,恒恒就遇到了许多困难:他不会买饭,不会洗衣,甚至经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同学相处。

虽然好心的同学也在不断地帮助恒恒,但还是难以解决他的适应问题,这令恒恒万分苦恼。无奈之下,他只好提出了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以后的表现同意了他的请求。

孩子如果缺乏劳动的意识,形成懒散的习惯,对他以后的成长很不利。所以,家长平时不能对孩子的懒散视而不见,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意识,让他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对于没有做过家务的孩子,可以遵循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渐训练孩子做家务,让孩子掌握做家务的技巧。比如,家长可以先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叠被、收拾房间等。当孩子熟练掌握了这些技能,对做家务不再抵触以后,再慢慢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会由“小懒虫”变成“勤劳的小蜜蜂”了。

当孩子在家务劳动里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培养起对家庭的责任感。这不仅能使孩子改变懒散的习惯,还能使孩子变成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孩子,可谓“一举两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