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3 补天济世:曹公的创作缘起(2)

红楼梦中的国学智慧 作者:赤雷


石兄不能像他的那三万六千五百个兄弟那样补天,就换一种方式补天。这就是外王了,外王可以但不一定要当政治领袖。与此同时,石兄也实现了内圣。内圣要在外王中实现,一个人再聪明,如果去炼丹,终究是“未就丹沙愧葛洪”,实现不了内圣的。石兄由于“灵性已通”,再有那样的经历,就不怕内圣不了了。只是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石兄并非程高本说的那个来去自如,变作神瑛侍者的那块石头,而是曹公原著中的那位石兄。

曹公的这个寓言也是有渊源的,比曹公早五百年的辛弃疾就想到了。辛翁的《归朝欢》说:“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辛弃疾的这首词很常见,以曹公之博,不可能没有读过。辛翁的这首词是送给朋友赵晋臣的,赵晋臣字不遇,所以结尾的“不遇有时遇”就显得很巧。与曹公的寓言有几个共同之处:一、把一块普通的大石头写得来历不凡,是共工、女娲的一怒一忙中留下的;二、此石乃是千古风雨,也就是人事沧桑的见证者;三、“会相暖热携歌舞”中也能成圣,这是世人想不到之处,即可以有另一种方式补天,是不遇中的收获,故言不遇有时遇。这三点很值得注意,如果只是借女娲来说事,还可以说二者是没联系的,有这三点的相同就不能简单以巧合来搪塞了。这一处很普通的出处,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数以千计的红学家就没有发现呢?

比曹公略早,清初的张潮说过:“阅《水浒传》,至鲁达打镇关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桩快意事,方不枉生一场。即不能有其事,亦须著得一种得意之书,庶几无憾耳。”这使人想起了古老的一个人生理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可谓“死而不朽”。《红楼梦》未成之先,曹公自悔,因自悔而成,既成之后,乃内圣外王。只有这样,曹公才“庶几无憾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